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III)
    ++++++++++++++++++++++++++山雨欲来风满楼(iii)分界线 无关道长坐化,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也是宇文通这半年滞留在武当的原因。然而郭冰安并不这么觉得。师兄林高阳原来并非武当掌门,而是跟他同属岐山老祖门下。郭冰安原是孤儿,被老祖收养,而师兄林高阳却是豪门公子,四岁时陪祖父进香途中救下了岐山老祖。当年的老国公敬佩他的文才武略,便将他留在府中做西席。岐山老祖也有意收一些好的弟子将自己的本事传下去。在国公府的弟子中,经过一年的考量,只挑中了林高阳一个,跟老国公商量便带他回岐山教养。林高阳在岐山十年,在文采上尽得师傅真传,在武功上已是岐山派的佼佼者。 为了增加历练,师傅让他回京继续修行,同时历事。在老祖看来,只学不练是没有成就的。十四岁的林高阳回京后就参加了当时仍是太子的先帝的陪读甄选,顺利入围。其后十年,他常伴于先帝左右,不取功名。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老祖给他的一些关于岐山的前辈们提出的治国纲要。想将前人的建议和当朝时政联系起来,做一些真正有利于百姓的事。 先帝十七岁登基,当时颇有雄心壮志,想有一翻作为,然而性格使然,他对很多事情急功近利,很多事不愿意一步步按照计划来,随心所欲,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建议,出了问题又把责任推给臣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自从登基伊始,娶了江南陈氏为后之后,常常义气用事,为了跟皇后置气,拿朝政当儿戏。幸亏皇后陈氏及其家族足够强大,能把控时局,弥补不足。久而久之,林高阳和周冰有事也愿意和皇后商量。特别是林高阳,觉得皇后是难得的人才,很多大事布局之时都愿意听皇后建议,行事时多得皇后相助,这让先帝觉得自己被背叛了,对林高阳生了嫌隙。甚至让宫中传出林高阳和皇后有染的流言蜚语。林高阳提出的很多时政措施也是跟周冰商量过,二人一起筹谋的。以先帝多疑的性格,连周冰都怀疑上了。让二人颇为寒心,萌生去意。 当时郭冰安刚刚受师命下山,以科举入仕,辅助师兄。才将将过了殿试,为当年的状元。师兄弟二人尚未及有所作为,外人也不知这二人源于同一师门,林高阳却已经留书给师弟,说他对皇帝极为失望,且为了不损皇后清誉,决定离开。 同为伴读的周冰,是一个颇为耿直的人,和林高阳惺惺相惜。周冰早已知道荥阳候在边关冒攻之事。准备上奏,然而先帝此时已对他和林高阳产生了芥蒂,正在想如何上奏才能取信于皇帝,尚未想好就有人泄密给荥阳候,荥阳候准备出手。林高阳知道了,便制定了一个假死的计划。让荥阳候以为同时杀死了他们俩,其实林高阳在陈氏皇后的协助下,带着周冰离开了京城,离开了对他们曾经倚重过,但是又对他们挑剔不断猜疑不断的先皇。 林高阳先是带着周冰回到了岐山门下,见到了师傅,在师傅谋划下,二人以师傅好友武当派初一道长的徒儿身份,和道长结伴在江湖游历了一段时间。二人深得道长喜欢,征得岐山老祖同意后,林高阳化名无关,周冰化名无戒正式入武当门。无关和无戒几十年来一直在一起,同出同进。 无关和无戒自离开京师之后,就再也没有和过去的家人朋友联系。上至皇帝,下至国公府,都以为当初他们死了。 郭冰安起初也不知道,直到去年无意中发现师傅和师兄之间的往来信件,他才知道无关道长就是师兄,且这么多年,太后一直跟他们有联系。而这宇文通亦是无关和无戒的高足,武功尽得武当和岐山派精要,文治缘于林高阳和周冰两位师傅。太后颇为欣赏当年林高阳的时政策略,便设了个由头,让付翔认识了宇文通,由他推荐来做太子太傅。郭冰安搞不清楚付翔是否知道宇文通的真实背景,是否认识师兄,他曾经试探过付翔几次,都没有结果。付翔算不上太后的人,太后也不会主动把这么机密的事告诉他,但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