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新杰第一次见到莲儿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游荡了三年多。这一年是奶奶的七十大寿,前几年奶奶过生日的时候,他都没有回过咸阳的唐门。第一年他追踪敌手去了江南,对手诡异狡诈,十分难缠,而且事情错综复杂,他实在无法脱身。第二年是他困在湘南的山寨,他不小心意外受伤,又在山中染了瘴气,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被油桐寨的人救回去,在山寨养了一个月的伤,一个月以后岳阳的平安客栈的人接到通知才到山寨接他,随后他又不得不返回京城处理些事务。第三年本来打算回家去看看奶奶的,结果才过了瓜洲,奶奶就通过平安客栈的人找到了他,让他急速进京,跟着沂义去突厥。去突厥,千里迢迢,难免哪个皇子或者敌手会对沂义起坏心。虽然有大批的御林军和大内高手随行,太后还是不放心,这才求助于唐门。唐门之中,新阳在御林军中供职,但是这种太后和老奶奶之间私下联手的事,向来都是奶奶身边的新天和新野完成的。然而这次因为时间长,而且关系重大,所以奶奶选了在兄弟中江湖经验最丰富,武功最高的新杰。突厥之行,是太后对沂义的一种保护,他们离京不几天,沂祥就被废掉了,随之而来的是各个皇子之间为了太子之位的明争暗斗,沂仁和沂恒各自一派,沂和帮着沂恒,沂庭保持中立。沂恒和沂仁各自拉拢朝臣,使尽手段表功,努力打击对方,排除异己,搞得那几个月朝廷里乌烟瘴气,血雨腥风。这些是太后早就预料到的,所以早早就把沂义安排出京,免得他在京城也可能卷入这漩涡。 关山千里,往返几个月才能回到京城,加上他们又在突厥呆了一段时间,当他和沂义回到京城的时候,大半年都过去了,已经云开雾散,双方都像斗败了的公鸡,偃旗息鼓。不久以后,皇上就下诏立皇后所出的沂义为太子。 唐门和后宫因为奶奶和太后的姐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分不开的,保护沂义的安全,是他那几个月的责任。如今事情已经完美结束,虽然京中还有一些别的事情,但是都没有那么急迫,奶奶生日将至,他便早早准备好,动身赶回咸阳。奶奶的大寿他当然不能再次错过。他从小没有母亲,奶奶和姑姑是他最亲近的人。如今姑姑已经出家,奶奶所在的地方,就成了唯一一处可以说得上是家的地方。 那是一个温暖的初秋的上午,咸阳已经进入秋高气爽的气候。他从北门进了城,打算先去平安客栈那边知会一声,让他们把他从京城发寄过来的东西送到城外的唐府去。他在京城给奶奶和家里的长辈兄弟们都买了点礼物,毕竟离家将近四年了。但是他是一个省事的人,从来不想自己大包小包地扛着走。都交给平安客栈沿途转运回来。他本来打算去了平安客栈,就直接从西门出城,回唐庄去见奶奶,并不想在城里的老宅停留,也不想先去见父亲。他的父亲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城里的老宅,主要是为了跟城里的一些官员故旧来往方便。但是奶奶在城外的唐庄,家里大部分人都跟着她住在那里。 唐庄在咸阳以西不到十里地的瓦堡寨,原来那边只有唐门的祖坟和祠堂,二十年多前奶奶觉得家里子弟日多,而且孩子们在城里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如果交友不慎,可能误入歧途,所以决定带着孙子们搬出城外居住。瓦堡寨是唐氏先祖发源之地,宗亲子弟都随着唐家的发达,逐渐去了城里或者入朝,原来的乡野倒而末落了,大部分耕地都由附近的乡民来租种,有的地方甚至荒芜。奶奶觉得那是唐家的根本,无论是为官为将,还是经商,最终都会退居山林。所以她老人家做主,将瓦窑堡的旧居翻新扩大,成为一个极大的庄园,周围的人都称那里为唐庄,反而忘了原本修成的时候取的瓦堡院的名字,又在原来的祠堂附近买下了周围大量的耕地作为长期供养祠堂和学堂的根本,在祠堂东面另起了一个两进的院子,开启了学堂,请来名师课读。唐家的学堂,不仅供唐氏子弟读书,瓦堡寨的村民,只要有孩子要上学的,都可以入读,所有

-->>(第1/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