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十二章 高义 纠结
道郭知运对他有着一定的成见。只是这种事情解决不了,除非他选择当一个老实听话的小孩,将神策军并为陇右诸军之一,让郭知运瓜分他的力量,不然神策军孤立在外的存在,就是郭知运心头的一根刺。

    这人皆有私心,郭知运不想裴旻在他的权力范围内,分一本羹,裴旻也不可能为了顾及郭知运的心情而委屈自己。

    得知孙周之事,裴旻改变计划布局,在是否向郭知运借兵这一点上,他犹豫再三。最终他选择了借兵,他相信大唐的将军不可能都是白道恭、赵成恩、孟林、马清这些无耻之徒。更愿意相信郭知运就算有私心,也不会枉顾大义。

    果然!

    郭知运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国家大义面前,私人的矛盾,不值得一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这一日风和日丽,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透过早雾,洒向洮州大地。

    辛勤的劳动人民开始了每一天的工作,洮州的大多百姓已经习惯了新的生活方式。

    比起以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更加喜欢现在的工作方式。

    每天工作四五个时辰,十日休一天,还有额外的加班费用。每月结算工钱,以通宝计算,实实在在。不像以往,老天不作美,担心收成不好;老天作美,又要担心米粮降价卖不出去,还要担心交不上税,各种麻烦事。

    现在只要踏踏实实的干活,每月得到的通宝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能存下一点。买买衣服,喝喝小酒,比起下田耕作,实在是好上太多。

    张三就是改头换面的其中之一,最早进入采石工坊的那一批工人,因为干事勤快认真,担任了小组长,每月比同行多十几个通宝,生活更不用说。最主要的是,他的儿子给安排到了制砚工坊去当学徒,只要学出来,那就是门手艺活,未来更不用担心了。

    小民的思想尤其简单,家和万事兴!

    家好,一切都好。

    所以张三很珍惜现在的日子,认真勤恳的工作着。

    这天也是一如既往的出现在洮水之畔,指挥着遍布河畔挖取奇石的百姓,将一块块原来无人问津的东西,当做宝贝一样拾取收纳。

    “咚……”

    “咚……”

    “咚……”

    忽然张三耳中听到了震耳的钟鸣声,一下一下,急促响亮。

    张三脸色骤然剧变,将手中的事务,丢弃于地,高声道:“吐蕃来了,快,跟我渡河,跑到对岸去!”

    只要是采石工坊的管理人员,都会经过内部的培训,传授一些紧急应变的知识。

    采石工坊的中央有一个高楼,楼上有一口大钟,大多人都觉得大钟是提醒上下班的。只有管理阶级的人才知道,大钟主要的用处是示警,用来提示吐蕃来袭。为了避免百姓听了钟响,直接混乱奔逃,特别叮嘱此事只有几位管理知晓。

    吐蕃一年之内九入洮州,在州内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百姓对他们闻风丧胆。只是近半年来,在裴旻的治理下,洮州风气大变,吐蕃也没有来袭,渐渐的让百姓放下心来,不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如今听吐蕃来袭,那血淋淋的记忆重新涌上心头,哪里还顾得了手上的事情,惊慌失措的往河里跑了去。

    管理自然不只有张三一个,他们都经过特别的训练,呼喝着招呼百姓往河里跑。

    春天的洮水并不湍急,除了个别地方,水位最高不过正常人的胸口,趟渡并不困难,也不会有生命之忧。

    哗啦啦的千百人下水,激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