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68章解释(30号更新)
前来?”

    中年男人笑了下,抱拳道“我等特意来此,是想为公子送上一块门匾。都是自愿,算给您衬个喜庆。只怕不够热闹,不能叫更多人知道。”

    邱季深抬头看了下。

    她这破门,哪里有能挂门匾的地方啊?

    如此不合适,挂了才要叫人贻笑大方。

    中年男人见她意欲推辞,先一步道“邱公子为官清廉,不图享乐,想来是淡泊名利的。可送门匾是我等的心意,除此之外,也不知该如何报答您的大义,希望公子不要推却才好。”

    他说着,身后两名壮汉便合力将牌匾抬了出来。木牌上蒙着红布,看着规格不小。

    中年男人说“思来想去,还是为公子送上了这四个字。”

    他说着用力掀开红布,露出牌上用豪放字迹写着的“高山景行”。铜锣声再次响起,现场一片欢欣,看客配合着气氛,笑呵呵地鼓起掌来。

    “为什么?”

    邱季深上前摸了一把,入手光滑细腻,是上好的木材。

    “为何要送我这四字?我如何担得起?不能敢送,我也不敢收啊。”邱季深摆手推拒道,“我不过一小小工部官员,做不了什么,京城多得是恪尽职守的公卿,该送给他们才是。”

    “公子自然当收!”中年男人认真说,“先不说公子主张培植木棉,叫天下百姓免于寒冬之苦,单公子不谋私利,呕心沥血地改造纺车,又不取分文地四处推行,就是大善之举。更妄论,公子夙夜在公,心系于民,改良田中农具,请高兄四处奔走,广传于人,令江南农户大为收益,是救命之恩啊!”

    他说得话铿锵有力,清晰地传入人群,极具感染力地带动了众人情绪。

    看客们嘴里发出恍然大悟的声音,看着邱季深的眼神越发明亮起来。

    中年男人说“不仅如此,邱公子高节清风,临财不苟,将所有的获利,都拿出来印了书本,然后捐给书院,叫天下寒门子弟能有书可读。”

    邱季深着实愣了下。

    她问“是高吟远说的?”

    中年男人颔首“是,高掌柜说都是您的授意。您在京城时就经常帮着人抄写书册,借为传阅,时常感慨寒门之不易。既然您不肯收受银钱,他就照您的意思,都捐给了偏僻的书院。您此等宽广胸襟,真是叫我等自感汗颜。”

    看客们听着继续大力鼓掌。

    尤其是附近住客,没想到自己身边竟然住着这般高风亮节之士,回忆她平日种种,越是觉得她从前寻常,便越是觉得她形象高伟。

    ——藏得真深啊!

    中年男人说“邱公子与高掌柜虽可不计得失,我等受利之人,却不能不心怀感激。严某一路行商过来,同他人说起您的功绩,无不是交口称赞,正说明您担得这份荣誉。请您务必收下,不要推辞!”

    看客们跟着起哄“收下!请这位公子收下吧!”

    “他们原道而来就为给你送这匾额,也是心意,岂有不收之理?”

    “若是你都不收,往后谁人敢收?”

    在大梁,恐怕再没有比商队的消息网更灵通的了。他们拿着合法批注的公文,在各个郡县之中奔波,需要时刻与同行交流琐碎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走遍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可以称之为古代版的网络。

    邱季深已经可以想象得到大梁各地如今都有了怎样的传闻。这一次真的是个传说了。

    邱季深心虚地挠了挠头,干笑两声。

    她当时的确有玩笑地说过,让高吟远去做当代版的黄道婆,名垂青史,顺便帮忙传扬一下她的名声,让她跟着沾沾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