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六章 大夏兵制
院。”

    罗玉龙自然看得出来,张轩的布置。

    如今大夏的根基之地,就是长江一线,再加上浙江一省,除却这里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是边边角角而已。三十万大军沿江驻扎,在加上水师勾连,可以利用便捷水道,很容易支援各处战场,比如南赣战场,长沙战场,那是淮安战场。

    这个想法到是不错。但是罗玉龙直接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说道:“这三十万禁军,归属何处。”

    罗玉龙如今也很有长进了,问出了关键问题。

    任何事情都需要讲制衡的。三十万禁军又在京师附近,如果没有足够的制衡,今后谁掌控了这三十万禁军,就掌控大夏政权,如何处置这三十万大军,才是张轩这个枢密院体系的重要之处。

    既要发挥出战斗力,也不能有失控的可能。

    对皇帝来说,兵权失控甚至是比军队不能打仗更加恐怖的事情。

    张轩说道:“请恕臣先放下此节,等一会儿,会细细给陛下解释。”

    “好。”罗玉龙点点头,说道:“继续。”

    张轩说道:“除却禁军之外,还有边军,即淮安镇,淮西镇,襄阳镇,福建镇,南昌镇,五镇人马。每镇将领挂将军衔,下辖数营。看情况而定。”

    “除却边军之外,还有厢军。”张轩继续说道:“臣观战事一起,百姓有三苦,一苦于兵乱,大兵过境,常有乱兵为乱,国朝军法森严,如此之事,已经很少了。二苦于征敛。兵事一起,日耗千金,这千金从何而来,乃从民间而来。战事旷日持久,民间自然苦不堪言。”

    说到这里,张轩微微一叹。有些事情,张轩看的清楚,但是却无法更改,就如同襄阳一战,将襄阳附近几乎毁于一旦,将白旺数年之经营,付之战火。张轩即便心疼又能怎么样?

    什么也做不了。

    “然百姓最苦,却不是此两者,而是重役民夫。”张轩说道:“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那是唐时,而非今日,今日局面是,一征民壮,则生死无期,却不知道何地白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张轩最大的感受。

    任何战事死的最多的都不是战斗双方的战兵,而是辅兵民夫。

    可以说除非是就地驻守时,征召的民夫,负责转运粮食物资的民夫,最容易一出不回,很多是死在往来交锋之中,也有很多是被俘虏了,甚至还有一部分是被军队强制征召为兵了。说不定思在什么地方了。

    而且明朝制度之下,其实税不恐怖,恐怖的是役。因为基层财政几乎没有是余钱,而很多事情必须要办,就制定百姓负责此事,比如运输物资到某处。指定某个百姓担当,以这个时候的路况,很容易一去不回。在大兵过境,建立营寨工事,更是需要大量的民夫。

    这些民夫大量的参与战场,否则很多工事都不会那么容易修建好。

    但是民夫的死伤却从来不计入双方战损之中。因为他们不是正规军,张轩甚至查过了,很多人连抚恤都没有。

    张轩专门提出厢军。

    在张轩看来,所谓的厢军,就是战时的工兵部队,运输部队。非战时的工程兵部队,这样的部队即便是大明其实也有,那就是漕兵。专门用来维护运河的军队,宋代更不要说了。

    宋代甚至有专门的厢军经济。相当普遍,这里就不多说了。

    张轩不求别的,只求战争能离老百姓远一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办。

    罗玉龙对厢兵并不是太在乎,或者说,他对不能直接打仗的军队都不大在乎,他在乎的重点,始终是战兵之上,于是乎问道:“边军与禁军有何不同?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