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十一章 大西皇帝
就是带头献城的家眷,心中怒火中烧,说道:“好。”

    张献忠说道:“如今的局面,汪先生有什么办法破解吗?”

    汪兆龄说道:“川中不过是江山一角而已,而今曹营大胜清廷与襄阳,声势正旺,而陛下与曹营向来交好,何不与曹营结交,得到曹营的支持之后,我们在与朝廷交战的时候,就多了几分底气。”

    张献忠听汪兆龄说起曹营,心中顿时有些恍惚,他忽然想起了罗汝才。

    看看大夏现在的局面,再看看成都现在的困局,一时间张献忠有些恍惚。不知道在追忆着什么,罗汝才与李自成的死讯,张献忠早就知道了。当年义军之中声望最大的三个头领,李自成,罗汝才,还有他张献忠。

    却不想,不过数年光阴,故人已经不在了。

    而罗汝才死后这一段时间,罗玉龙所做种种,让张献忠更是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一时间张献忠有一种华发早生,时不我待的感觉。

    “陛下,陛下-----”汪兆龄说道。

    “哦。”张献忠说道:“之前曹操写信,让朕派人在襄阳助战,朕没有答应,而今后脸皮求曹营,罗玉龙会答应下来吗?”

    汪兆龄说道:“请陛下不用担心,曹营新主刚刚登基,能不能镇住下面的骄兵悍将,还真不好说,陛下派人出使曹营,说不得正中罗玉龙的心意,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张献忠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方势力,虽然弱小了一些,但也有二十多万大军。占据四川的精华地带,是一个相当得力的诸侯。曹营现在虽然局势不错,有襄阳大胜之威,将大夏的名头吹了出去。

    但是大夏的名头是大夏的,而不是刚刚登基的罗玉龙的,不,应该现在叫做罗珑了。毕竟为了避讳,皇帝登基之后,改名已经是惯例了。都是将名字改为生僻字。

    而大夏的战略形态其实并不是太好的,对内,有军阀割据,与高杰,郑芝龙,对外,南北都有漫长的战线,如果处处设防的话,百万大军都打不住。这样腹背受敌的局面。

    的确算不得一个好。

    所以张献忠主动与大夏结盟。如此一来大夏得了西边强援,一时间西侧无忧。而张献忠得到了大夏的支持,哪怕这个支持仅仅是物资上的支持,就足够张献忠用了。

    毕竟占据整个江南的大夏,在财政之上,是几方势力之中最好的一个。

    二来,与张献忠结盟,可以说给罗珑政治上加分不少,让罗珑在大夏之中,有更多的话语权。这样的事情,汪兆龄想不到罗珑怎么会不答应的。

    张献忠想了想,说道:“那么派人过去?”

    之前,罗汝才的丧事,张献忠仅仅是派了一个使者而已,倒不是不重视。而是张献忠麾下的主要将领都是他的得力助手,一时间走不开。礼节性的拜访,不用多做考虑。

    而今是商议双方的联盟的大计,就必须派出一个有分量的人。

    汪兆龄说道:“以臣之间,在四位殿下之中选一个。”

    张献忠瞬间明白汪兆龄的心思,原因无他,张献忠四个义子在义军之中也算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在献曹合营的时候,都很有名了,故而他们在曹营之中,也有自己的人脉。

    后进之辈,要么当初是无名小辈,要么是文人,根本与曹营攀不上关系。

    张献忠想了想说道:“让文秀去吧。朕须臾离不开可望,而定国的性子,太过直了些。不适合这样的事,也就文秀适合。能奇这时候在外面征战,等不了他回来了。就文秀吧。”

    张献忠确定下来,汪兆龄其实更想孙可望去,但也不敢说什么,立即确定刘文秀交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