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
。侯方域忽然抓住李香君的手说道:“让人面的人收拾东西,我们马上离开南京。”

    李香君大惊说道:“为什么,左将军一到,南京不就无恙了?”

    侯方域冷笑道:“家父前年督师黄河上,屡召左良玉,他都没去,更何况是现在了。左良玉来,我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但是如果不来,南京还真的危险了,总之这不是久留之地。速走为妙。”

    如侯方域一样的机灵人都开始事先准备了,一封封书信如雪花一样,飞到了左良玉军中。

    武昌城内,左良玉看着侯方域写的书信。冷笑一声:“孺子也敢言事。”

    不管怎么说,侯方域的文字也触动了左良玉。

    侯方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先说江南的重要性,一旦保全江南,朝廷不吝重赏,定然为左良玉争一个世袭罔顾的爵位。反过来说,一旦江南有失,左良玉的处境可就大大不妙了。

    东有曹操,西有大顺,南有张献忠。几乎被包夹在一起。朝廷也会怪罪,到时候该如何自处?

    左良玉不得不多想一点。

    其实左良玉一直不东进,倒也不是有意拖延,而是士卒易散难收,本来左良玉所部的军纪就不好,里面可以分左良玉本部与降兵两部分,这两部分之中,也是山头不少。

    这放出去了,再收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而且左良玉这一段时间也没有闲着,除却他坐镇武昌的人马之外,一部分正在与白旺交锋,白旺倒也不负李自成的信任,打得有攻有守,虽然没有占据上风,但是也没有让左良玉站了便宜去。

    还有一部正追在张献忠后面。

    这时候张献忠已经跑到长沙去了。这一部分人马也跟着跑到南边了。这天南地北的,想要将人马收拢过来,更不要说,正在交战的部队撤下来,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办下来的。

    退得急了,说不定会有一场大败。

    至于为什么不带着武昌的军队东进。

    左良玉早已知道自己的本钱就是手中的军队,故而他只肯打胜战,如果觉得打不赢,就想办法避开,这是从朱仙镇之战后面,得到的教训。武昌人马是左良玉的老班底,数万士卒东进与曹操做战,胜了好说,但是不胜,会怎么样?

    这样很可能损兵折将的仗,左良玉不打。

    当然了,左良玉内心深处,未免有另一个心思,那就是富庶的江南,如果让曹操站了江南,然后再将曹操赶出去,那么是不是能狠狠的在江南捞上一笔了。

    这样将流寇赶在前面,官军在后面收割一边民财的事情,不要太多了,左良玉虽然觉得有些不安,但奈何江南这一块肥肉实在是太诱人了,让左良玉有些忍不住了。

    “拖延不得了,不管怎么说也要动一动了。”左良玉心中暗道。

    他要动一下,并不是侯方域的缘故,而是因为何腾蛟。

    为了救援南京的事情,何腾蛟已经与说过好几次,几乎要翻脸了,如果左良玉再不动一下,恐怕何腾蛟真要翻脸,左良玉倒是不怕何腾蛟,一个没有兵权的文人,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何腾蛟背后的是朝廷。左良玉还是不敢与朝廷翻脸,毕竟北京那一位御极十几年了,不是少年天子了。一些君威还是有的。

    左良玉就趁着侯方域书信过来,给侯方域,以及侯恂,乃至后面的东林大佬们一个面子,他下令大军开拔,沿江而下。当然了,开拔是一回事,要多久能走到南京,却是另一回事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左良玉东进,也是崇祯十六年深秋之际,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首先影响到的不是别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