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六十一章 临淮争夺
   毕竟他们都知道,他们军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兵太多了。

    多见见血,不管是见别人的血,还是自己人的血,总是有好处的。

    不过,在张素的事情做得不错。

    有大军做后台,各地百姓不敢顽抗,再加上张素开出的待遇不错,最少管饭。

    这年头,治水之中,雇工制,也就是拿钱请人干活的都很少,大多数水利工程,都是征劳役。百姓自备工具,听从官府调遣,甚至有什么官府连饭都供应。不管怎么说,张轩保证吃饱饭,对百姓来说,就不错了。

    只要能吃饱饭,区区力气算什么?

    反正力气是不值钱的。

    唯一让张轩不舒服的事情,现在正值八月,是农忙时节,百姓都忙着农活,强征也弄不过来多少。还好,马士英一把大火,将外城的不少房子都烧了,让无数人无家可归。

    这些人,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内城的。

    有这些人在,算是填补了张轩手中的劳力缺口。

    只是太费粮食了。

    唯一让张轩值得庆幸的是,大明朝当初在临淮建立四个大粮仓,虽然这么多年,这些粮仓大多都空了,被贪官污吏们给掏空了。不过,他们为了账面上考虑,这粮仓之上,还是有一些粮食的。

    这些粮食,再加上秋收一季,足够支撑大军一段时间了。

    “报。”一个斥候说道:“金将军派人来报,淮安官军已经出动了。此刻已经攻下了临淮县。”

    “怎么回事?”张轩皱起眉头,他刚刚想到了临淮的粮食却没有想到临淮就丢了。

    张轩对临淮并不是很重视,唯一让他重视的是临淮的粮食,不过临淮的粮食,已经运过来大半了,剩下的也不多了。

    是有轻重缓急,张轩就注意力就放在攻凤阳城之上。

    故而临淮一县,只是派了临时征召的当地义军,镇守而已。

    如此的大明朝,南到两广,北到三边,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无数的草头兵冒头。张轩大旗一竖,就有不知道多少人过来投奔。这些人张轩以李信的故技,用之镇守各地。

    本乡守本土,想来应该有一点用处的。

    “淮安人马水路而来,直扑临淮,临淮城中也有人响应,这才一日破城。”斥候说道。

    “知道带兵的是谁?路振飞来了?”张轩说道。

    “只知道将旗之上,有一个‘郑’字,其余的就不知道了。”斥候说道。

    “郑。”张轩心中沉吟。

    这个时代最有名的郑氏,莫过是南安郑氏了。也就是郑芝龙与郑成功这一脉。

    不过,张轩立即将这个给排除了,他心中暗道:“郑芝龙的活动区域就在福建,还有海外,怎么会突然跑到这里?郑成功现在还南京国子监吧。郑是大姓,并不是随便一个姓郑的,就和南安郑氏有关系。”

    张轩想起临淮城的位置,心中忽然发现,这临淮还真不好办。

    无他,临淮与凤阳之间太近了。

    先有临淮县,后有凤阳府。

    连当地百姓都称临淮县为老城,凤阳府是新城。双方之间不过十几里路而已,张轩说的还是大营的位置,如果单单说,凤阳府外城墙与临淮县的距离,只会更近了。

    官军在这里扎住脚跟了,张轩就腹背受敌了。

    不过,张轩也知道,官军已经占据临淮县城了,想将人家再赶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

    “派人传令给杨将军,令杨将军为主将,金声桓为副将,秦猛从之。拦截官军。”张轩说道:“临淮县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