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5章 〇四五 徐少谦的信
土地,家国尚且说不清楚,自然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发展无前后,以达者为先。

    先有先驱,后有来者,伏涌绵延,越代相师。西方列强东征西讨,国家积弱,便有了西风东渐。向西方取经,最大的桥梁自然是留学生。归国后,常听说留日学生诸多苦处。自打前清起,中国人因“异族治下”,而在日本人口中成为“亡国奴”。中国学生去了军国主义教育下的日本,于街头尝被日本孩童以“支那猪”“亡国奴”辱骂。诸多留日学生因故不堪其辱,辗转归国。欧洲要文明许多,虽不似日本,但也常思及:“我究竟为何要来英国留学?”

    “为甚么你们不在国内读书,要远涉重洋来我们的大学,到底你们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这实在是个使人颜面无存的问题,幸而从未有人问及。我始终认为,留学是一件不得已之事,尤其不是一件体面之事。想深切一点,这何尝不是一种国家之耻。

    国是日非,战乱频仍,教育不兴。求学之路难关千百,读学尚且畏难,留学更费踌躇。这是一条孤独狭窄之路,如若你是我的子女,我必会向你保证:中|国|未来有一日终将会有几个真正能求学问的学校,使你不再受晕船思乡之苦。但你终究不是。名义上你我是师生,但实则,你是思想自由独立的,甚至更为超前自由、需要更多尊敬的个人。

    若我不曾留学,便不能讲出此番肺腑之言,更无资格作此批评。我深知无法左右你的意志,只将诸多感想讲与你听,万望于你选择之时,且略能有三分助益。

    决意之前,我亦有一个困扰多年的问题,希望你也能稍加思虑。如今,西化与中化,革新与守旧之间论战愈烈,中国此刻急需有识之士,不卑不亢为国家指出前途。若此去欧洲,我深信你定不会虚度光阴,碌碌无为。那么最后请允许我以老师的身份请你明白这唯一一个问题:一位物理学家,当如何为国效力?

    徐少谦字

    于五月十五日

    此外,如你决意前去欧洲,倘若遇到吹毛求疵的科学怪人,请像最初防备我一样防备着他们,千万保护好自己。

    切记切记。

    ——

    三页信纸,最后一页附着一封用钢笔写就的牛津大学推荐信。虽然推荐信是写给英国的教授看的,但每一封信上都写着一行话:若林致于香港完成大学学业,仅需两年时光而已。若她辗转携信前往英国您的足下读完大学,非得四年有余不可。

    推荐信上的内容,她心中也早已权衡过了,自不必提。但是徐少谦那封信的内容却如醒世警钟一般,在她脑中嗡嗡作响。

    她承认,她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从前的二十一世纪,她读博的唯一理由就是——逃避工作。那个和平年代里,国仇家恨、救亡图存只是虚无缥缈的字眼。在生存选择时,个人利益于个人看来,自然要优于国家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在百年以后,国家科研经费短缺、实验设备器材落后的情形下,大批量优秀科研人员被国外研究室挖走。

    这无非是一个择优的过程。只是在择优的思辨过程中,或许少了“家国”这一选项。

    在来到这个世界至今,她也只以小市民的思维方式,想着攒够立足资本,从林家那个龙潭虎穴中脱身出去。也许某一天靠着一点点未卜先知,做一个整日游手好闲的包租婆。但却从未有人问过她:你认为,一位科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

    她想起上一世第一次去申请留学签证时的情形。签证官问了她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来英国留学?”她那时以为签证官是想从她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喜爱程度来发问,却并未往更深处去想。

    她又想起第一天去学校报到时的情形。报到处有许多第三世界国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