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57章:假途灭虢
    薛国观想要夸奖自己准女婿的词语,都被吴甡给说了出来,心中不免有些愠怒之气,不管次辅是无心还是有意,这番称赞都得到了同僚们的认同。

    “攘外必先安内”凝结了朝廷处理内忧外患的大政方针,乃是今后长期坚持既定政令的精髓所在,只要将边务与内政的轻重缓急先行分清,之后便可妥善处理了。

    像崇祯皇帝一样,在频繁调派官军围剿流寇之时,还想着竭力抵御东虏大军,这种自不量力的战略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矛盾的命题。

    朝廷的兵力是有限的,粮饷更是比需要供给的兵力还少,在东虏无法撼动大明根基之时,率先剿灭流寇无疑是明智之举。

    只有各地的主要流寇大半覆灭,朝廷才能抽调在南方作战的官军北上抵挡东虏的入关劫掠,否则大明永远都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里。

    而在对待东虏的问题上,皇帝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尤其是在去年冬季东虏大军再次南下之时,皇帝是既想打,又想和。

    卢象升面圣,慷慨激昂地陈词一番,皇帝听得热血沸腾,心生悸动,便同意其调集畿辅一带可用之兵,与东虏决一死战。

    之后杨嗣昌又进言议和为妙,可不损兵折将便能让东虏收兵撤到关外,皇帝遂命高起潜节制卢象升,暗地制肘与他。

    如此朝令夕改,最终导致非但没有议和,北方各地惨遭东虏屠戮劫掠,在北直隶一带,明军还折损了上万精锐部队。

    这要是一个刚刚登基,不谙世事的皇帝也就算了,然而登基十二年的皇帝,还犯这种低级错误,就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了,不光是文武百官无法理解,连后世的史学家都无法理解。

    通过自登基以来所作出的圣裁来看,甩锅爹能够对重大事宜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几乎可以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很多时候都完全没有主见,被身边人忽悠到大脑缺氧的地步。

    登基十七年时,竟然还为了跟大臣怄气,放弃迁都的机会,直至被敌人给包饺子了,却仍然不放弃最后一次甩锅的机会,痛骂自己的大臣是亡国之臣。

    他也不想想,这些奸臣是谁提拔任命的,那些忠臣又是被谁给活活坑死的……

    原本曹文诏不会战败身死,就是因为某皇帝往死里催促!

    卢象升也不会孤军作战,还是因为某皇帝自行分解了他的兵权!

    出狱没多久的孙传庭更不会败给曾经的手下败将李自成,原因完全一样。

    每次大明的良将率部作战,某皇帝都恨不得亲自指挥一线部队。

    然而自身直觉差得要命,天赋趋近于零,运气更是没有脚气的劲儿大。

    就这样,某皇帝还在孜孜不倦地催命,直到把一个个良将全部活活催死为止。

    等某皇帝见到了那棵宿命里的歪脖树,竟然还不思悔改,仍然认为责任都是下属的。

    大明江山就是被这种脑残皇帝活活葬送掉的,连二十年都没撑住便轰然倒塌!

    幺鸡就想问问某傻缺皇帝:这些将领在前线一没怯战,二没反水,你催你mlgb呀~!

    这就像是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你父母就像疯了似的给你打电话,你还不能不接,接完一次,他马上又打,你还得接,周而复始,你最后不车毁人亡都不行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只要人家能打赢就行,别管过程如何。

    如果真的打输了,届时再治罪也不迟。

    可某皇帝至死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催死第一个,紧接着就催第二个。

    仿佛催命就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天不催,他就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