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二十章 驾崩
    第三百二十章驾崩

    《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

    立春日,州县及农人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农为百业之本,春为一岁之首,这“迎春”的仪式,尤其是官家颁布《土牛经》后,越发地可隆重起来。

    冬至节后的辰日,就要以桑木做骨架取土塑成土牛,立于县衙之外。

    春牛的制作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四蹄象征四季;

    柳条象征春天;鞭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个节气。

    立春前一日,夔州郊外,立起了一座祭坛,叫“先农坛”。

    这天绝早,官员们都要洗澡,穿素服,在前方步行引导。

    四个汉子抬泥塑春牛为象征,由知县派官员当任“春官”,手里拿着彩色的柳鞭,一路模仿赶牛的动作,将春牛赶到先农坛,进行祭祀。

    四方男女老少都要赶来,簇拥着春牛一起来到先农坛,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除了规劝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

    次日又要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

    县衙前左右两边,百姓买卖泥做的小春牛,相互赠送。

    这里还是一个春天的市集,苏油按照眉山蚕市的路数,也搞了一个万姓大集,买卖农具,交流蚕种,种苗菜籽。

    挑选菜苗蚕种的女人们,头上戴着裁剪的春燕、春蝶做为饰物,这叫“戴春”。

    市场上还卖起了春卷、春饼。大家购买品尝,这叫“咬春”。

    县衙前立着一个竹筒,衙役守卫,还有官员在旁边观察。

    竹筒里面装个鸡绒毛,按照历法,立春时刻阳气复升。

    新到的奉节知县守着竹筒等着,等到绒毛轻轻地向上浮动,轻轻地飘出了竹筒时,就表示立春的时刻到了。

    立刻鸣锣击鼓,汉子们从县衙里将春牛抬出来,在衙门前击碎。

    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地上前争抢春牛身上的泥块,据说这泥块拿回去撒到家中的田地里,就能保佑今年稻麦丰稔。

    除了县衙这正式场合,各乡各村,也有自己的仪式。

    还是有打春牛,不过这个仪式是有扮演“勾芒神”的农夫执行,表示以神灵的意志唤醒冬闲的耕牛,准备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