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九十七章
    河南的蝗灾,在萧覃陈博衍等人的极力斡旋之下, 终于逐渐平定。

    朝廷调拨了大批粮草前往赈灾, 而工部亦派出了专属官员治理蝗虫, 虽说其中混着不少中饱私囊的蛀虫,但今生不比前世,安国公府稳若磐石,朝中能臣如萧覃等人, 依旧占据着上风,这些鼠辈终究还是一一被挖了出来, 按律处置。

    吏治清廉, 这赈灾事宜自也进行的顺利。

    而流落在京中的灾民, 在陈博衍与萧月白的布置之下,都有了妥善的去处, 自也不会再作乱生祸。少数存心不良的,聚集成匪,被官府派兵一一清剿,已不能形成祸患。

    前世,这场乱京之祸,竟就如此消弭于无形。

    待河南平定, 部分流民返乡,而相当一部分人却思虑家中已无有家产, 回去也无以为生,便索性留在了京中,彻底做了工人。而萧月白所开之柳编场, 收容的大批妇人,有好些便是这些工人的女眷。

    陈博衍在京郊寻了块地方,盖了许多房舍,与这些工人居住。他们在此地休养生息,逐渐聚集成村落。萧月白更以柳编场的收益,在村中建了一所学堂,请了一位先生,教授村童读书,所需资费亦由柳编场出。这于那些工人而言,更是从没想过的好事。他们都是些出身极贫苦的人,流落至京,连活路尚且未知在哪里。如今不止有了安身之所,连孩子亦能读书入学,对于成王夫妇感念之余,越发死心塌地为成王干活办事。

    这些人大多是乡下的出身,既有了土地,便免不了要重操旧业,种些瓜果蔬菜。到了收获时节,家家户户摘了汇集在一处,推选了两个人出来,用车装了送到城中成王府门前。

    这时已是七月下旬,天气炎热,萧月白只穿了一件月白色丝绸褂子,一条青色薄纱裤子坐在天井里一株老榕树下头看账本。

    听了下头人的奏报,萧月白放了笔,自水晶发金丝盘中拈了一枚蜜渍杏脯递入口中,微笑道“乡下人性情质朴,只是他们自家辛苦种出来的东西,我怎好收呢莫说王爷不在家,即便在家,也不会答应。告诉他们,心意我与王爷记下了。他们日子艰难,还是留着自家吃罢。”

    回话的人却没动弹,只是笑道“娘娘看不上倒不打紧,但好歹是一庄子人的心意。人家大清早起,赶着车巴巴进城送来,到了王府却吃闭门羹,心里怕是要难过。再怎么说,也是王爷手下办事的人,娘娘不看僧面看佛面罢。”

    萧月白没有说话,一旁明珠微微有些恼怒,斥道“你这厮话说的真是招人发笑,娘娘是什么身份,王爷会为了一伙工人来跟娘娘为难不成”

    那人也自知失言,忙陪笑回道“姑娘别急,原是我说错了。我这就出去,回了他们,叫他们走。”言罢,便慌慌张张的向外去。

    萧月白却叫住了他“你且站着,那些人还在门上等着”

    那人回话“是,他们跪在王府门口,定要王爷娘娘收下他们带来的东西。”

    萧月白略一思忖,说道“也罢,我穿衣裳。”说着,遂起身往屋里去。

    琳琅颇为不赞同,追着萧月白进屋,嘴里说道“娘娘,您近来为着王爷的事劳心费力,弱症竟发了两次。太医都说您这是操劳过甚,心神交瘁所致,要您好生调养。您不肯休息也罢了,还见这些人做什么就算要收,打发管家见一面不成么”

    萧月白淡淡说道“你没听见么他们是跪在王府门前的,外头人来人往,众目睽睽。王爷又不在府中,我身为成王妃,当然要做出个样子来。不然,成王仁义的名声,就要受损了。”

    琳琅追问道“可是,叫他们进府到堂上等候也是一般,何苦娘娘要亲自到大门上去见他们”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