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二百八十六章 甘先生此番必然是那案首解元
真要被赶驴上磨,不做也得做了。

    这让甘奇心中有些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让甘奇对读书这件事情越发下苦工。

    面对缺乏安全感这件事情,每个人的应对之法都不同,有人会逃避,有人会退缩,也有人会积极面对,有时候这种积极面对不是因为内心有多强大,而是被逼无奈之举,没有办法,只能试着硬着头皮上。

    当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儒?

    唉……甘奇更愿意去当一个大发明家。

    看书吧,一页一页认真看,桌案上油灯的灯芯,一次一次被吴巧儿挑起来,锅里熬的羹汤,从未冷却。

    无微不至的吴巧儿,一直守在一旁,还得谨小慎微得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

    人这一辈子,永远不可能不劳而获。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那永远都只是传说。

    一个多月,甘奇除了与胡瑗去了几趟汝南郡王府,就是来回在城内城外两座宅子的路上,其他时间,从不出门,甚至都不到书房外的院子里走动。

    考场之外,来送甘奇考试的人不少,有甘奇的学生,有太学的同学,有吴承渥,有赵宗汉,甚至连赵宗实都来了。

    还有一辆车厢里坐着的赵小妹。

    所有人都看着甘奇入考场。

    甘奇有些紧张,除了上阵杀敌的时候,甘奇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紧张过,今日入个考场,却让甘奇紧张起来。

    填空默写,甘奇呢呢喃喃在背着。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

    好在,好在其实四书五经,拢共加在一起也并没有多少字。甘奇要求吴承渥跳背如流,对自己的要求却并没有那么高。背了一个多月,填空题算是应付过去了。

    填空题,是甘奇最大的短板,算是安然度过了。

    接着“名词解释”,思维发散一下,写出一点新意,新思想新解读,对甘奇来说不难,这是他的强项。宋朝思想开放,容得下各种解读思考。到得明清,这种题一般都会有标准答案,得按照先儒的思想来答题,考验的反倒是文笔。

    再考策论,题目是秦何胜,六国何败。

    就看这题目,出题之人显然就是个务实派,强国之道,这在仁宗朝一直是最热的话题,甚至改革这种事情,在朝堂上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仁宗一次次要求朝廷减少冗费,这就是改革。

    范仲淹在朝之时就有庆历新政,旨在改革官员系统,收效显著,但是也并不很成功。

    但是这个朝廷,已经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了,一个朝廷,连财政支出都不能平衡了,再不改革,就真的连工资都发布出来了。

    还有一点,大宋周边,强敌环伺。

    这大概就是这个题目的意义所在。

    甘奇自然能答,但是从什么角度去答,那就很值得思考了。关于秦灭六国的思考,历史上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那就是苏轼他爹苏洵著名的《六国论》,其中有很著名的一句话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是以其他国家的失败为出发点,来论其他国家为何会失败,论得极为有见地。也是在提醒朝廷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西夏与辽国。不能求一时之安稳,大概也在讽刺以往朝廷割地赔款的那些事情,韩琦就因为好水川战败,做过这种事情。想要朝廷以强硬的姿态面对这些敌人。

    苏洵的这种论法,大概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面对这一题的角度。甚至出题人应该就是看过苏洵的《六国论》,所以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