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阳虚邪入—五气七味
药味甘,并不代表这味药一定有甜味,最常见甘药的代表就是甘草想知道具体味道的,可以去药店买一甘草片尝尝,才两块钱一,不但价格便宜,这止咳化痰的效果也挺好,而且还没有合成止咳药水的依赖成瘾性,但它的味道就呵呵,自己尝去吧。

    同理,“寒、热”也并非指中药的温度,看见“寒凉”就以为要冰镇,那便闹大笑话了。

    中药的五气七味,实际上都指中药作用于人体之后表现出的各种性状,比如,寒凉药物多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养容”的功效而温热药物则有“温中、散寒、助阳、补气、补虚”的功效。

    其中,“寒、热”和“温、凉”药性两两相对,而“平”则指药性平缓,没有明显寒热效果的药物。

    同理,七味也是按照中药药性区分:辛味散行,甘味补缓,酸味收敛,苦味泻坚,咸味下软,而淡涩则为药性不显的药物。

    为什么要详细介绍中药的五气七味?因为针对某一种特殊症候,几乎每个味道的中药里边,都有对应该症候的药物。

    比如,病人拉肚子要服止泻药,通常以甘、咸两味药物较为多见,但酸、苦两味里边也有七种药物具有止泻作用。

    因此中医上有一个要求,诊断病症除了要确定患病的病灶之外,还必须区分疾病的成因,以避免用错药物!

    说得再详细一些,对于病人这个腹泻的症状,医生必须判断出他到底是吃多了不消化,胃里积食导致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还是最近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这病从口入导致病原性腹泻,只有彻底搞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假设腹泻由外来致病菌导致,那就应该用辛寒类的药物进行杀菌解毒如果被误诊为体虚导致肠胃虚弱,从而误开了温酸类的调养药物,那非出大乱子不可。所以中医治疗的效果实际上极度依赖医生对病症诊断的准确程度。

    实话实说,传统中医在近代之后逐渐没落,有其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明清时期理学的广泛传播,中医学的道路也随之开始越走越歪,甚至还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