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卅二话:济水火混沌伏诛
    小六子听完我的问题,笑得直不起腰:“哎呦,可乐死六爷我了,不过也怪我没说清楚,这玩意儿其实不是混沌……也不对……哎呀,我从头解释吧。” 小六子告诉我,根据灰家流传下来的故事,在上古时代,天地间爆发了一场神魔大战,从字面儿上说,是神和魔两大阵营互怼,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神,当时参战的全是魔。 上古是妖怪们的时代,那时人类只能辗转躲藏在一些强大妖怪的羽翼底下苟延残喘,结果有一天不知为了什么,这些大妖怪相互之间打了起来。 在这场神魔大战的最后阶段,一股新兴势力跳上战争的舞台,然后以奇迹般的速度终结了神魔大战,并把当时所有出名的凶恶妖怪,都载入了自己的食谱。 比如《山海经·南山一经》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者不蛊。” 没错,这股大杀四方的新兴势力正是之前一直依附妖怪的弱小人类,据说第一个被人类干掉的四凶就是混沌。 这里我要特别透露一个插曲,小六子讲述灰家的传说时,一不小心把自己讲得入了迷。 几天后我往新房子里添了一台二手的电视机,正巧播出《青丘的传说》,小六子竟以为是在介绍古代的菜谱,特地坐到电视前看了几集,结果他不停地抱怨:“这演的都是些什么鬼,为什么还不上菜?!” 切,吃货! 当下小六子又补充了关于混沌的解释。第一,真正的混沌在上古神魔大战中,已被人类收拾掉了,从身体到元神被抹杀得干干净净。 只不过混沌是天地间恶气浊气所化,之前在和人类的交手中曾经受伤,体内的一部分恶气从混沌的伤口处溢了出来,侥幸逃过一劫。 壁橱里的混沌并非那个上古的本尊,只是些逃走的混沌恶气,但它们本质都是一样的。 第二,这些恶气形成的是那些蠕动膨胀的紫红色绒毛,我刚才只不过砍断了一个被恶气附身的朽烂扫帚,真正的混沌免疫了我的物理攻击,根本屁事儿没有。 在灰家的传说中,混沌是一个有成千里身躯的庞大怪物,平时靠摄取天地生气为生。 别看它浑浑噩噩的,也没有自身思维,那庞大的身躯就是它最好的武器,只要在混沌行进的路线上,无论森林、走兽、房屋,全是它的食物,所过之处遍地狼藉,寸草不生。 幸亏有阳光这个最大的天敌,不然世间万物都得让混沌吞下肚去,只要暴露在阳光下一两个时辰,它就会逐渐萎缩,最后变成土色的灰烬,但它的体积实在太大,表面的混沌不断在阳光下死去,新的混沌却在底下不断生长。 如此这般生生死死一直维持着平衡,也不知人类当初用什么方法把它一下子干掉了。 “如果真像灰家传说的那样,混沌是被人类干掉的,那我还真能猜到他们是咋办的。” “哦,原来人类当中也有这个传说啊,快讲讲。” 传说倒没有,但要对付一个身躯上千里的大怪物,我觉得古人唯一能借助的力量就是洪水! 中国历史上有关洪水的最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鲧与禹两父子的九州治水。有趣的是鲧治水采取堵的方法,而他儿子禹则采取疏导洪水入海的方法。 古代传说把上古人类部落首领合称三皇五帝,舜乃五帝之末,鲧乃舜的臣子。大禹治水这件事儿,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由蒙昧正式走向文明,同时也是第一个有详细记载的王朝的开端,即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但耐人寻味的是,江河湖海自开天辟地之时就在那里流淌,绝对没有道理说,鲧及之前的所有治水之人,都用堵的办法治理洪水,而禹却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了窍儿,搞明白了治水要靠疏通江河,不能靠堵。 现在结合灰家的传说,看来鲧当年利用治水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啊。 “搭档你的意思是,鲧一直都在积攒洪水,等待机会去冲毁那混沌?” “正解!但我估计鲧并没有在他的有生之年等到最佳的机会,直到禹接了班,才干掉了混沌,所以禹因此居功至伟,得了舜的禅让。” 我从地上捡起一团紫红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