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百七十七章高句丽人出城
    直到炮火消失后,心惊胆战的高句丽人终于一颗心掉到了肚子里。

    虽然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是他们的心却提了起来,营中的高句丽将士再次找到了那三位将军,催促他们尽快和唐军联系,商量好何时出城投降。

    他们现在可是担心唐军哪天再突然心血来潮发起攻击,那他们可就太冤枉了,他们可是已经决定投降了啊。

    为了早日逃离国内城,他们已经顾不得慢慢收拾家中的东西,还是人先逃出去才是正经,大唐可是仁义之师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当天下午三位将军就再次去了唐营,和李密约定好明天上午他们就开始分批次出城。

    于是到了第二天上午,唐军早早地在壕沟之上铺上了半米宽的木板,搭成了一座临时木桥供高句丽人出城之用。

    这壕沟的存在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双方都不用担心对方会太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尤其是对于齐军来说也不用担心唐军突然攻城了,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城墙,那大唐想什么时候进攻都可以,又何必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呢。

    在壕沟的对面是清一色身穿皮甲,背后背着一杆长枪的士兵,他们是大唐从国内刚刚调过来,不到半个月的火枪兵,他们背着的火枪,代表着大唐最新的火器水平。

    虽然距离后世的枪支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这个时代李密自然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大唐的火器营能够具备后世的技术,这技术的进步就像是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他给火器营提供的那些技术,虽然是先进的,但是从理论到现实,却没有那么容易。

    今日派出火枪队来,就是为了维持秩序,若是高句丽人不老实,李密是不介意让他们见识一下火枪的威力的。

    火枪发明于中国南宋时期,这种火器在南宋时期非常盛行,在明代被发扬光大,清朝后期衰落甚至失传。火枪在14世纪开始传到欧洲,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非常热衷。尤其是西欧。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

    而现在唐军的这支火枪队使用的火枪属于燧发枪,这种燧发枪是由法国人马汉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新发明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燧发枪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用到1848年才结束装备。

    燧发枪的发展历程分为转轮打火枪到燧发枪,最早使用的火绳枪由于受天气影响较大,在潮湿或者是雨天根本无法发射,因此便有了这转轮打火枪,

    然而,转轮打火枪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麻烦,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于是,人们又开始研制新的“点火”方式,

    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发明了燧发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有了李密提供的那些技术资料,下一步大唐火器营研究的就是1860年由美国首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