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25章 先定个小目标
    趁着皇帝还朝之前,白玉琦很是灌输了不少私货理论给他。

    例如说什么“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养猪”之类的。

    至于《基业管理制度》,白玉琦也整理出一份详尽的资料给他,让他拿回去跟自己的智囊大臣好生参研。

    至于大唐朝内,白玉琦则建议李世民组建“内阁议会”,对应三省六部设“上下议院”,并在民间组建各级“民议院”。

    一人计短,众人技长,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

    就拿长安城来说,可在城中110座坊市内,召集在邻里之间有威望的耄耋宿老为“坊议员”。

    组成以坊正为首的“坊议院”,既商议处理家长里短的坊间杂务,又能向京兆府递交坊间难决的问题……好吧,这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居委会”机构,只不过没有戴红袖章的大妈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说,这种基层管理机构,既能实现从下至上“以民治民”的目的,又可以防止官不知民、求告无门等管理体系上的脱节。

    只要制订好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授予各级管理人员处理的权限。

    绝大部分事务在各级管理机构层层递交的过程中就被处理掉了,极大的减轻了高层管理阶层的压力。

    不过在大唐直接照搬西方议会制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各级议员都只有议事权而没有决策权,最终决定还是得看李世民这个皇帝的意思。

    好在唐初各种制度还未完善,其中细节和适用性可以在施行的过程中,靠他们自己慢慢去试验、把控和完善。

    这种制度所导致的问题和隐患肯定是存在的,但有问题的制度总好过没制度不是?

    白玉琦推荐给李世民的,更多的是这种制度在管理上的便捷性,不然跟一个封建皇帝讲民权什么的那不是扯淡么?

    除此之外,白玉琦还向李世民推荐了“科举制度”,来取代当前的“荐官制”。

    虽然哪怕他不说,到时候李世民应该也会运用这种制度来进行民间取士,来瓦解世家门阀在官场之中的垄断势力。

    不过白玉琦推荐的“科学举才”,跟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相对于学识更注重才能和专长。

    其核心放在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负责”这一点上。

    也就是让会种田的去管理农民,让会手艺的去管理工匠,让会经商的去管理商贾。

    所谓术业有专精,不是什么事都得靠读书人来管理的,外行人指挥内行人的事还少么?

    这个“科学举才”的科举制度,听得李世民双目异彩连连,恨不得回去就立刻实施起来,

    其它的后世制度,白玉琦也跟李世民稍稍提了一嘴,不过因为现在大唐的条件还不允许,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什么的根本就不可能普及,所以暂且也只能听个概念当作储备。

    不过大唐做不到,并不意味着白玉琦做不到。

    因为相对于李世民这个大唐皇帝来说,他所受到的约束更小。

    所以他准备等条件许可了,就先在自己的封地里施行起来,既积累经验也可以做为一个试点。

    到时候就可以让大唐在自己的影响下,逐渐往自己熟悉的方向转变,同时大幅度的提升人口规模,增加信仰基数。

    现在大唐总共还不到三百万户,白玉琦觉得这一千多万人,估计很难支撑自己实现“成就永恒,登顶至高”的目。

    怎么也要达到后世十四五亿人口的规模,汇聚起来的信仰额度估计才能满足要求。

    不过这事可急不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