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5、方法论
造业崛起,最繁荣时期,由于劳动力短缺,一度开放边境,引入内地的劳动力,只要来了就有身份证。

    香港制造业的和谐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大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打开国门后,以性价比的优势,迅速的将香港资本吸入内地,同时也在碾压香港制造业,香港本土制造业逐渐走向消亡。

    “你的意思是?香港的制造业早晚撑不下去?”

    “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北移是趋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拦的趋势。所以在香港继续发展制造业只有死路一条,不管是地价,还是劳动力都没法跟内地比,罗顶邦这些人早晚也会跟你一样,去内地设厂。香港的优势是金融和船运,甚至购物旅游比发展工业都有前途。”

    “可是罗顶邦这些人现在逼的太厉害啊。”于德华听懂了李和的这套理论,可是压力就在眼前,他哪里能想的那么长远。

    李和不屑的道,“怕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不挤兑他们,别人也早晚会挤兑他们,时间迟早而已。”

    “可是?”

    “没什么可是,他们会拿刀砍你不成?”

    于德华道,“这不会,生意场自然有生意场的规矩。要是没规矩,他包船王、刘大雄早就让人给乱刀砍了。”

    “那你还怕什么,你继续降价,香港制衣业在欧美的市场我们势在必得!”

    港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内地的头号对手,死道友不死贫道是李和一贯本色。

    于德华震惊的问道,“还降?”

    “必须降!他们既然敢威胁你,你就要让他们知道初一十五的道理,不然真以为你是软柿子。这个坚决不能退步!”

    李和说的这么有底气,大概就是要等到十月份,那时候他就不差钱了,到时候用钱也能砸死对手。可这些话他暂时不会跟于德华说,能先把于德华忽悠住就行。

    “可是罗氏财大气粗,他们在香港说话都是顶好用的。”

    李和继续道,“纺织总商会找你没有?”

    “没有”

    “会长陈永棋自己已经早就在内地设厂了,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真正难缠的对手。其他人你可以不用放在眼里。他们能动用的手段无非涨着资本雄厚跟你拼价格,设法挖你客户。拼价格你会怕吗?”

    于德华肯定的道,“不怕”

    经过李和这么一番分析,他反而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没那么焦灼了。

    “当然,我们也要听从毛主席的教导,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于德华乐呵一笑,“我怎么看你都不像马克思主义的信徒。”

    “我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不过不是为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我信奉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通俗的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不谈剩余价值,也不谈阶级斗争,只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这是好东西,好东西自然要用。”

    于德华自然辩论不过李和,既然已经定了方向,他心里也就踏实了,不愿意多待,说了几句闲话就走了。

    人都走完了,李和一个人更是无聊,就打开电视,看本港新闻,以花边新闻为主。

    晚上的时候,平松还没回来,他就下楼瞧瞧,如果等不到他就准备自己吃饭。

    在楼下站了顺手买了一张晚报,靠在墙上,边看报纸边抽烟。

    “哥。”

    李和抬头一看,吓了一跳,“你眼睛怎么回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