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8 盖房子
河,还2个来回“

    你们tooyoung

    到省城的时候,时间比昨天稍微早点,水产公司最忙就是凌晨,所以一送过去就不怕找不到人。

    算完账,拿到单据,李和直接让李隆去财务室那边拿钱,自己几个人在水池边用自来水龙头洗了脸,衣服也汗透了,直接脱下来,在水里搅了一遍,又把水壶灌满水,至于干净不干净,也没那么多讲究了。解渴的东西除了冰棍,就是水了,关键矿泉水,可乐这些东西有钱都没地方买。

    现在的要求真心不高了,只要不是天天吃粗粮野菜窝窝头就行。

    回家的时候就简单了,人直接坐在驴车上,地排车直接挂在驴车后面,利索多了,李和照应躺在驴车上睡觉。

    路上李和做了决定,泥鳅不收了,只收黄鳝,一斤有9分钱的差价呢。一次性运7000斤,已经是极限了,全部运黄鳝,能多出300块钱的利润呢,如果泥鳅继续收,就要继续找板车,继续雇人,那就招摇的不像话了。

    这个英明的决定下来,每天实打实的有600多块的利润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收黄鳝,送黄鳝。

    家里开始盖房子,生产队时代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盖房等大事从来没有过雇工、租金、运费等说法,凡来家里帮忙的都是生产队指派白尽义务。

    李和可拉不下这么大脸,占这个便宜,只要是干活的,都管饭,围坐在两个桌上喝酒,吃大菜,酒肉管够。都说李和太客气了,都是自家人没必要准备酒菜这么破费。

    又耽误了一天时间,李和让老娘和大姐烧了早饭,跟车

    把式们一起去上窑厂拉砖,窑场有二十多里地远,要起早赶路。后面挖地基,砌墙,人一多干活就快,李和家里伙食又足,大伙也没存唬人心思,实心实意的卖力干。

    后面上房梁的当天晚上,李和让老爷子李福成带着自己偷偷摸摸的给每户按工种送了钱,小工8块、大工10块,大家心里都觉着李家老二敞亮,后面粉墙,铺瓦,李和一家就没操一点心。

    最高兴的也是李梅,最烦的也是李梅,因为实在找不到地方藏钱了,去掉买砂石,砖头,房梁的钱,手里还6000多块的巨款,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李和可就没操这心,看着马上就能住的的新房,心里止不住的高兴,这是重生后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新房外墙,全部是红彤彤的砖,用水泥灌得密丝合缝,房顶直接用瓦,没用芦苇和麦秆,4米2的高度算是村子里头一份了。地面直接用碎石沙子抹水泥,一家子看的兴高采烈。

    村里陡然冒了这么大一个卫星,大家由以前的同情变为羡慕,这情绪可就复杂了,盖三间瓦房的乡里也没少见,可是全部用砖,地面铺水泥,房梁挑的高,面积又大,这可是独一份,不少人心里暗骂,李兆坤家里这两个狗崽子到底赚了多少钱。

    要说没赚着钱,那三间大瓦房是怎么起来的,没1000块钱绝对下不了地,你没看又是带爷爷,带叔叔的,甚至刘老汉的小儿子大壮都整天围在屁股后面。就那李福成那老东西以前抽旱烟,现在抽啥,现在都抽1块8的红塔山了。

    也没少闲言碎语传到大队书记刘传奇耳朵里,要说去查吧,找这孤儿寡母有点欺辱人,要是李兆坤在家绝对不会手软,要说不查,这以后革命队伍就不好带了啊,到底心里有个小九九,又跟自己媳妇说了自己心思,可坐在旁边

    的二闺女却说话了“爸,你没发现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你看镇上不都到处小商小贩吗,就是我们县高中旁边到处都是,村里哪家没有偷偷摸摸养上几只鸡、院子种小菜。就是咱家,那地窖里是啥”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