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五、历史的论坛:盖棺定论自有后人评说辞
    鉴古知今可了世事因缘果

    1、名人评说

    清朝入关之后的顺、康、雍、乾四位皇帝都可以说是有作为的皇帝,更确切地说还是应该加上入关以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满族发展的过程中,先后有六位君王都是很有作为有雄才大略的,而且是连下来的祖孙六代,这一点在中国历代王朝上都是难找第二例的。这也许和满族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来统治全国,统治比它的人数大很多倍的汉族地区,所以很有危机感,很有忧患意识有关。嘉、道两帝相对来说是守成皇帝,比较平庸一些,但是也是勤政的皇帝。咸丰差一些,当时由于清朝国事衰危,咸丰不理朝政,沉迷于后宫。同治读书最差,是最不用功的一位皇帝。光绪皇帝有作为,但是处处受到牵制,是一位悲剧性皇帝,溥仪是清朝的逊帝。

    简单把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比较一下,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等少数几位有作为的皇帝以外,大多数明朝皇帝都是不理政务而且相对来说比较昏庸,而有的皇帝像天启皇帝做木工活儿极为出色,是位出色的木匠。而清朝皇帝完全不是这样,可以说绝大多数清朝皇帝都是勤政的,而且政绩比较突出。后期几位皇帝差一些。我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满族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来统治全国,统治比它的人数占很多倍的汉族地区,所以很有危机感,很有忧患意识,和这个有关系。清朝皇帝中没有昏庸之君,而这一点在历代的王朝中也是很特殊的的。比如元朝也是蒙古族贵族建立的,可是元朝皇帝和清朝皇帝来比,总体素质来看,还是要差一些。

    清朝皇帝之所以后期皇帝比较平庸,这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这些皇帝里都是在襁褓中长大的,生长于富人之手,不可能像清朝入关前后的皇帝那样经历那么险恶的形势,后期皇帝是吃前辈们打下的江山,坐享前辈们打下的江山,和成长环境不同有一定关系。中国之所以落后确实在清朝和西方落后的差距加大了,可是这还不能完全归结于清朝,因为在清朝以前明朝的时候清朝实际上和西方已经有了很大差距。

    金庸称努尔哈赤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

    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第一位皇帝,顺治是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在孝庄辅助下,顺治从14岁亲政至23岁病逝共有五大政绩。其中大陆实现了统一,经济得到了恢复,这是他最主要的政绩。为康乾盛世打下了的基础。除了他去世前最后四个月也就是董鄂妃去世的四个月之外,他始终是励精图治,勤奋治国的,即使在董鄂妃生病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治理国家。

    从顺治皇帝的性格、气质和综合的素质来看,我认为事实上他并不适合于做皇帝,他可能更适合于做一位学者或者有才气的艺术家。但是历史把他推到皇帝这个位置上,我觉得他也还是尽心尽力的,并且还做出了成绩,还是应该肯定的。他和他母亲的关系从原来的相依为命,到最后两者矛盾非常尖锐,从母子关系来看,这确实是一个悲剧,而孝庄确实吸取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在对玄烨的教育中做得非常成功。

    康熙不相信什么长命百岁,他认为人都要死的,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其向天要命不如自己锻炼身体在那个迷信的时代,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多啊。

    康熙喜欢看书,他的座右铭就是`无一日不写字,无一日不看书,义理自然贯通。`若划地自限,岂登高行远之意哉

    雍正当世就落下骂名,被舆论说成是篡逆的伪君,不讲人伦的畜类,是一个凶残不仁的暴君。湖南落榜秀才曾静归纳条理成十大罪害父、逼母、弑史、屠弟、贪财、好杀、酗洒、淫色、诛忠、任佞。雍正也有抄家皇帝的外号。

    雍正真是个不错的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