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06 太子殿下的日常(三)
合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强大的存在,不过看在分地免粮的面子上,农民们还都是非常积极地入社。

    大多数江南地主对于朝廷一系列的新政还是搞得有些心惊胆战,这个大明跟以前那个让他们占尽便宜的大明已经全然不同了。不是没有人想过搞事抗拒,但是前段时间郑成功在江南搞得轰轰烈烈的清肃活动,已经让许多士绅名流破家破产,甚至给发配到了海外,众人基本上只能噤声,甚至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士绅写诗讽刺,说光复后的大明还不如鞑子仁慈。

    这当然是胡说八道,在舆论中只能算是一种非主流。江南也已经开始刊行大量的代表官方声音的报纸和杂志,舆论已经很好地控制在了太子殿下的手中。新学也开始蔚然成风。

    毕竟清廷当初可是敲诈勒索,什么招数都用,更是杀了不少人。太子治下,一切依法办理,经济类的罪行除非重大,不至于死罪,最多也就是罚钱,或者就是给扔去爪哇岛。于是乎,从这个时代后,吴语中就有了一些谚语,例如死去爪哇一类的词,用来骂人。

    说起来,上海的洋房还是有些富户用土地换了来。一些人已经知道靠土地八成是很难赚钱了,在看到工商政策向好的局面,就来到上海来经营商业。很快地,第一批十七世纪的炒房团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现在的炒还比较初级。

    毕竟,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现代城市,宽敞的水泥马路和路灯,有着各种各样的工厂和商业公司,有一个通达各地的大港口,善于商业的新兴资产阶级已经看到了利益潜力,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一样,开始逐渐涌入上海。

    东方魔都也就是在1662年的冬天开始,逐渐展现出自己的魔力。从那个时候就定居上海的江南人们,总是自居正宗老上海,甚至很多年后都还夸耀,自己曾经在什么馆子见到过年少时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