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盘大棋
达端坐在办公房中,等着李佑进来。 李佑进来后,孔颖达站起来,拱手说道:“臣孔颖达……”天地君亲师,李佑现在已经不是孔颖达的学生了,应该是孔颖达先向李佑行礼。 李佑急忙拦住,说道:“师傅不必多礼。师傅请坐。”说着,亲手扶着老爷子坐下了。 等老爷子坐好后,李佑恭恭敬敬地行礼说道:“学生李佑见过师傅。” 孔颖达对李佑的态度十分满意,说道:“殿下,你今天来找老臣,有什么事情吗?” 李佑说道:“我最近阅读了五经《礼记》中的一些文章,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您是我朝儒学研究第一人,学生想向您请教一下。”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对于五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隋唐建立以后,为了统一的封建政权的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亟需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 目前,朝廷为了统一对五经的理解,决定编撰一部《五经正义》,作为社会行为准则。 孔颖达因为是孔子后裔,儒学大家,担纲此事。 孔颖达看到李佑肯于钻研学问,十分高兴,说道:“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老臣一定会认真解答的。” 李佑说道:“《礼记》中的《檀弓》中说道:‘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 李佑说完了原文,就开始对原文进行解释。孔颖达原本抱着挑毛病的想法,准备找到李佑的理解错误之处,进行指正。 可是他越听越是心惊,不仅无法找到错处,反而感觉到自己以前对《礼记》中认识模糊之处,豁然开朗。 老爷子激动起来了,不断地跟李佑进行探讨,他发现,李佑对五经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基本上一致,而且更加精辟通透。他不由得大有知音之感。 其实,李佑懒得研究五经这些枯燥乏味的著作,对于其内容的理解更是一知半解。他给孔颖达讲的对五经的理解,其实是从《五经正义》上抄来的。 《五经正义》原本就是人家孔颖达的思想,是人家辛苦研究的成果,孔颖达有知音之感那是必须的,没有人不赞成自己的意见的。 此时《五经正义》还在编撰过程中,李佑是用人家孔颖达研究的成果来显摆的,孔颖达想不服气都不行。 就在孔颖达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李佑不说了。 孔颖达正听得入迷,不满地说道:“殿下,请接着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