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百四十七章皇权下乡
,大理寺卿已经跟臣说过,臣一定查一个水落石出。”

    赵桓手里一边摆弄着一个大宋最新的战船模型,一边喝着茶道:“那就辛苦你走一趟了。”

    “为陛下办事是臣的分内职责!”

    “子明,朕有一事不明,你来告诉朕。”

    “陛下有何事,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如何看到江陵府灭门案?”

    “那杀人之人触犯大宋律法,绝不能姑息,但执政者亦当反思,民不教化,为暴民!当以律法戒之,以教化德之!”

    石子明接着道:“同时,亦要使百业兴盛,若百姓有事可做,有固定收入,安家乐业,犯法之事,自然会减少。”

    “子明说得好!”

    赵桓之所以让石洵去查这件事,也是让他去地方上深入了解现在大宋的民情。

    大宋是读书人最多的一个朝代,大宋以前,知识被世家垄断。

    但是到了本朝,寒门出宰相已经见怪不怪。

    不过从整个的人口来看,读书人还是太少了,教育依然不够。

    法律是道德的最后底线,文化素养不能杜绝犯罪,但是可以大大减少犯罪率。

    这也是石洵的重任。

    “子明,第一批大学的学生已经完成学业了吧?”

    “回陛下,今年恰好是第一批大学的学生完成学业之年。”

    “凡是有大学文书之人,优先进入朝廷相关部司任职,想办法也向民间商社引入一批,此事你去与唐恪商议。”

    “遵旨!”

    “还有一件事,江陵府那灭门惨案,朕听说是当地有门有派之人!”

    “陛下,此事臣正欲与陛下言说,自两年前,朝廷平河东与河北内乱,朝廷对村镇的空中进一步加强,然其余各地,陛下之令,未必能达!其多因村镇乡绅、官员,与当地江湖豪强勾结,欺上瞒下,鱼肉乡里!”

    “四年前南方之乱,陛下重振南方,然县官及以下仍尸位素餐,陛下当严查之!”

    实际上,宋庭最大的问题是皇权不下乡。

    朝廷对县以下的行政区域控制非常薄弱,虽然设置了镇监,但基本无用。

    不然前年河东地区也不会出现乡绅肆无忌惮、图谋造反一事了。

    这几年,赵桓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对地方官员的撤换,大宋太大了,古代的交通不方面,信息传递也不方便。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当新官上任的时候,下面的县官极其镇监,甚至村正都是要换的。

    但正是因为底盘太多,这是中间不知有出了多少水分。

    赵桓这两年又是忙着西北动乱,又是忙着伐夏。

    京东路的洪灾也彻底暴露出,新政之下的官员,依然缺乏肃正的问题。

    江陵府的事件,也暴露出,基层权力的薄弱和缺失。

    石洵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因为他在执行大宋邸报下乡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这股阻力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当地的官员。

    大宋邸报就像一双眼睛,安插在了乡镇上。

    朝廷的愿景是好的,邸报进入村里,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知道朝廷最近利民之策。

    但却让当地的官员如坐针毡。

    要么与官员同流合污,要么就揭发罪行。

    大宋邸报现在在地方上,俨然是最不受官员们欢迎的。

    甚至石洵怀疑,这一次江陵府事件,背后也折射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