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505章 甄七岭与袁四海
人马车很多的,多花些钱就是了。

    秦宓无可奈何,只得听从辛评的安排,便派人去租马车。马车倒是租到了,就是价格有些高,比辛评了解的价格高出四五倍。一问才知道,这段时间正在秋收,大部分人都在忙田里的农活,出来跑运输的人少。大战在即,军方又征用了不少马车运送物资,没多少人愿意送客,而且要一路送到襄阳。

    六十多岁,一把花白胡须,却腰杆挺直,说话声音像铜锣一般响亮的老车夫说,这个价格已经很公道了,要不是看在你是前军师兄长的份上,我还不愿意接这活呢。

    辛评很惊讶,和老车夫一边走一边闲聊。老车夫见辛评说话客气,也敞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辛毗的事。辛毗当年在周都督身边,曾在江陵一带住过不少时间,与百姓多有接触,名声很不错。

    老车夫一时嘴滑,说出了辛毗的诨号辛头皮。辛评一时没听明白,后来再问,老车夫却怎么也不肯说了,搞得辛评不上不下,百爪挠心,说不出的难受。

    秦宓也想和老车夫聊聊天,打听一下荆州的形势——使者本来就是明面上的间谍,收集情报是天经地义的事——奈何他一口益州腔,老车夫不太愿意和他说话,只能多看多听,少说话。

    在夷陵往北,经临沮、编县,再往宜城。一路上,秦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车队,不少车队都有披甲的军士押送。八月还是热的时候,尤其是中午,披甲而行绝非一件舒服的事,但押送的将士却没有叫苦,连偷懒的都非常少。

    当然,最让秦宓惊讶的还是军民之间的和睦。一路走来,他看到很多将士与民伕轻松的说笑,互相帮助,却没看到有将士欺负民伕的现象。老车夫提起从军的将士时也很开心,像是说起自家的孩子。

    辛评打听到,虽然荆州粮价上涨,但很多百姓还是主动捐粮。朝廷下了诏书,百姓捐粮可以抵充赋税,并可以减免一部分。不过减免非常少,更多是象征意义。

    老车夫也捐了粮。他儿子十多年前就死了,儿媳改嫁了,如今家里只有老俩口带个孙子,劳力少,土地有限,粮食了不多,只捐了二十石,大概够一个步卒吃一年。这是他家里秋收以前的余粮,秋后之后,他准备再捐一点。

    辛评问他,你将余粮都捐了,就不怕万一有点意外,没有吃的?

    老车夫抚着胡须,嘿嘿笑了两声。再大的意外,也不会比曹操打到荆州来得差。就算家里没粮食了,我每天跑车送人、送货,挣一口吃的肯定没问题。要是曹操打来了,别说家里的十几亩地保不住,这马车估计也要被没收了,到时候连讨饭都没地方讨去。

    辛评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老车夫理直气壮的说,曹操的老婆、孩子都被陛下了,还打个什么劲。为什么不肯投降,自然是因为心里只有大户人家,没有普通百姓。谁都知道陛下对百姓好,对大户人家管得严,曹操担心陛下得了益州,收了益州大户的土地,所以坚决不肯降。

    说到这里,老车夫甩了一下车鞭,打了一个响亮的鞭花,大声说道“不过他再挣扎也没用,陛下亲征,肯定弄死他。”

    辛评、秦宓互相看看,哭笑不得。这什么逻辑啊?不过想想和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老车夫争论实在丢份,他们还是识相的闭上了嘴巴。

    随行的侍从们见老车夫直呼蜀王名讳,气得直翻白眼,恨不得上前和老车夫打一架。可是想想身在敌境,身边又不时有全副武装的吴军士卒经过,一旦发生冲突,弄不好会有性命危险,只能忍了。

    老车夫将辛评、秦宓送到了襄阳,不管辛评、秦宓出多少钱,坚决不肯再往前走了。连续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人累,马更累,要是把马累出点毛病来,那损失就太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