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七七四章 擎天要超越2G
纳协定的主要针对对象,甚至是唯一针对对象,因为其他几个同样被瓦森纳协定列入进出口的国家,比如柬埔寨,老挝,南高丽,古巴、伊朗、利比亚等等因为技术实力的原因,对禁运名单上的项目几乎都没有需求,更没有仿制的能力。

    正是因为巴统,瓦森纳协定的相继出现,我们被迫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道路,也注定了华夏不能向其他国家一样,一些先进技术只要其他国家有,自身便可以不再研究,只要采购其他国家的技术就行了,避免无谓的浪费。

    华夏只能走全行业制霸的路线。

    在后世,华夏已经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的国家,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生产能力,这是在全世界都没有的,甚至找遍整个人类历史都没有的,堪称人间奇迹。

    但这还不够,华夏需要在这525个小类都全部做到第一才行,要不然就会被卡脖子。

    而值得庆幸的是,在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技术中,华除了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手机射频器件等三十五项技术尚跟世界最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差距,其他不是旗鼓相当,就是远远超越,华夏奇迹正在一个个的唱响。

    所以仅仅这一点,就注定国内没有第二个移动通信实验室,能超越他的这间移动通信实验室。

    大概转悠了一圈,方辰一扭头,便看到一脸紧张的熊乐久。

    轻笑了一声,方辰开口说道:“我又不是老虎,会吃人,而且我跟潘院长也算是熟人,你不用紧张最近潘院长好吗?“

    方辰说的潘院长是水木大学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潘伟康,也是郑保用的博士导师,熊乐久就是这位潘院长介绍过来的,要不然他也没这么容易挖到这位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在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的熊乐久。

    想到潘伟康,方辰不由嘴角一翘,看来这位潘院长真是把他当做知识分子的良心和希望来对待了。

    潘伟康为了给他的事业增砖添瓦真可谓是不遗余力,擎天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都是经过他的手介绍过来的。

    要不然他就是再怎么有钱,也不能在这短短的一年内凑齐这么多科研人员,现在擎天已经拉起来了将近四百人的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人数是洛州电话机厂时期的七八倍,几乎顶的上两个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规模了。

    只不过这些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的比例和本科生一样多,都是稀缺动物,只有百分之十不到,拥有副研究员以上职位的更是寥寥无几,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没办法,现在论资排辈的风气实在是太严重了,如果搁到后世,引进什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时候,像熊乐久这样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评个副高职位,甚至评上教授或者研究员也不稀奇,毕竟国内也有三十八岁就评上院士的,而且还不止一个。

    但好在是,擎天通信还有一些兼职人员,各大高校的教授和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们可以向擎天通信申请项目,然后由擎天通信给他们项目资金。

    有了成果之后,成果所有权归擎天所有,署名权归教授和研究员们,一个要利,一个要名,也算是一举两得,各取所需。

    ("小说")手打更新

    而且让方辰有些自豪的是,擎天通信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大概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这些人代表这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希望,方辰相信有一天这些年轻人将绽放出属于他们的耀眼光芒。

    毕竟未来二三十年,华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