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我犯了个愚蠢的问题!
当时在,这家伙脸都绿了,拉着我往外就走。后来听说,当时他们主任也在,T君回去之后,该主任说:“小T啊,你是不是巴不得我早点儿死呢?”

    再转过来,J打了电话,T大夫如约而至。两杯啤酒过后,我又提起了这事儿。T大夫一直干笑,不说话。后来我跟J君轮番上阵,软磨硬泡,T君终于开了口。

    据T君所知,P主任也就是师范转大夫那位,九十年代早期从师范毕业,大概九三或者九四年。毕业后P君先被分配到某学校任职,没过俩月,该学校传出要被合并或者裁撤,P君转而被安置到某小医院。当然,当时P君只在管理层。

    再后来,不但学校要裁撤,连医院也要裁撤。P君的父亲很有能量,就将P转到了现在的医院。进入医院后,P名义上挂着后勤职务,实际一直跟着其父在手术室帮忙、学习。之后到了九五或者九六年,医院有一批进修名额,P君占了一个。脱产两年,在省城某医科大学进修。九八或者九九年,P君回来了,正式成了一名医生。

    说起来我跟P君有过几面之缘,家父交游广阔,那年高考之后,成绩一出来,P君还为此专门请了一顿酒。当然,这是看在家父面子上,跟我没多大关系。

    再之后,P君多次外出接受培训,全国各地没少跑。到了零八或者零九年,提职副主任医师。一四年,提为主任医师。T大夫是05年入职,他只清楚05年之后的事儿,05年之前他所知不多,大多都是从医院同事那儿得来的。

    据T大夫说,如今的P主任,有研究生学历,有医师证。而且小有名气,很多患者指名点姓要找他。

    有关P主任‘四平八稳’的问题,因着这事儿是几年前的,所以记忆有些模糊。我记不清究竟是四杯白的八瓶啤的,还是四瓶啤的八杯白的。这事儿最初是家父跟我说的。某一天,家父醉醺醺回来,说了这事儿。又过了一段时间,J君也说了这事儿。

    当时的情景是,家父与一帮做工程的朋友在喝酒,P主任看到了,过来就要买单,还拉着家父要再喝一顿。家父早些年海量,白酒大概一斤半,啤酒不算。当时P主任说要报仇,非要把家父喝多了不可。家父问P主任酒量,P主任说了‘四平八稳’。家父不敢接招,喝了两杯白的逃之夭夭。

    而当时另一位医生还劝过P主任,提醒他明早有手术。P主任嗤之以鼻,说这点酒要不了早晨就能醒,小手术根本不耽误。

    我回想了下,这事儿应该是10年或者11年发生的。到了如今,听T大夫说,P主任患上了酒精肝,而且不喝酒手就会发抖,已经远离了手术台。现在基本处于半退隐状态。

    P主任医术如何呢?我认为还是不错的,因为P主任此前患者最多,而那些新来的患者都是因为P主任的口碑才找上门的。据T大夫说,当时因为P的患者比D主任的多,俩人还闹得很不愉快,进行了惨烈的办公室政治斗争。斗争的结果是P成了主任,而D主任远走他乡,去了南方某省会城市的二甲医院。

    而T大夫与J君总打趣说P主任是师范生,我觉着这涉及到一个斗争。医院正规之后,招收的都是正规医科院校的毕业生,而在此之前,还真是乱七八糟什么人都能进去。正规生瞧不起野路子,那些野路子出身的因为有长期的临床经验,反过来也瞧不起正规生,二者之间的团体矛盾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估计要等这批野路子全都退居幕后才会得以解决。

    就我本人的看法,不论是不是野路子,临床经验最重要。说到这儿,不得不说起媳妇那边儿的一位亲戚,姑且称为D君。这位D君家学渊源,祖传的中医,但一直没拿到医师证,是一赤脚医生。逢年过节,D君总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家里不论老少,排着队等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