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219.旧日光阴(31)三合一
不管多难,日子凑活着又熬过了一年。

    过年了,上班了,广播又在批判什么文艺思想了。工人们听归听,没几个过分关注的。

    但是很快的,就有一件大家谁都得关注的事。

    什么事呢

    报纸上说要发行新人民币了,如今用的得回收。

    好些人就不知道这回收是咋回事,着急忙慌的说“手里的这些钱不该留着的,早点买了东西多好”

    这话叫人哭笑不得。

    因着林雨桐在银行学校里授课,好些人就来问了如今这是几个意思啊发行是怎么发行的回收是怎么收回的

    林雨桐就说了“去银行兑换就行。一万换一块”

    啥玩意

    凭啥啊凭啥一万换一块

    林雨桐又跟她们解释,这一块钱跟一万块钱能买到的东西是一样多的。

    众人恍然也就是这次的钱更值钱呗。

    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不光各家等着去银行兑换,财务科也空前的忙起来了。

    这新旧的交替,以后这进账出账的,钱币不一样了,面额也不一样了。之后的账目是要跟前面的账目做一个切割的。

    这几天,她就来回的忙这事呢。

    等把公事忙完了,才得空把家里的钱给换了。

    家里的钱兑换之后也就三百来块,可这跟大部分人家比起来,也是绝对的富裕人家了。

    很多人家就是就是块钱。

    钱换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教丹阳认钱。之前的旧钱认过了,但是之后不会怎么见到那种钱了,所以还得重新学了。

    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三元五元。

    最大面额就是五元,最特殊的面额就是三元。

    林雨桐记得后来还收回去了几个由苏国代印的版本,又换了不一样的一元和五元的版本,取消了三元版本,增加十元版本。

    但具体是哪一年的,她都记不清了。

    想不起来就不想了,这回再换自己肯定能给记住了。到时候再说吧。

    就这十张面额的钱币,摆在丹阳的面前叫她认。

    丹阳一脸的莫名其妙“我认字的”

    钱上都写的呢嘛

    哦对了人家现在是小学生了。

    别的孩子没有基础,她是有基础的,因此,对于她而言,学的并不是很困难。发书的第一天,一回来就拿着课本兴冲冲的念“第一课开学开学了。”

    念到这里,林雨桐就听着,看开学了怎么了

    然后没有了,她翻页了

    第一课就这三个字开学了。

    “第二课上学我们上学。”

    进步了,是四个字

    好吧林雨桐淡定了,人家课本就是这样的。

    “第三课同学学校里同学很多。”

    嗯这一课的字数多了一点。好像一课比一课的要求记得字数多了一点。

    林雨桐觉得这么下去这孩子的学习不用太担心的。

    但是很快的,问题出来了。

    丹阳爱念书,每天放学回来都对着朝阳念书。什么国庆日,开大会。大家欢呼主席万岁,什么马来了马来了你到哪里去我到b京去。你到北京做什么我要去看主席。我们要做主席的好孩子。到了九岁,我们要戴上红领巾。

    她每天对着朝阳念,朝阳到了学说话的时候了,然后猛地一天晚上,这小子说话了,叫的第一个人不是爸不是妈,他在说“aoao”

-->>(第3/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