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七十章 规矩
    谢筝在张老妪身边坐下,请她慢慢讲。

    张老妪眯着眼睛,回忆道“谷家大娘子命苦,爹娘早死,看她兄嫂脸色过活,被兄嫂嫁给了个员外家当妾室,收了不少银子,后来那员外死了,夫家不肯养她,把她赶回了娘家。

    我与她是一道长大的,我比她好些,嫁了个知根知底的,娘家婆家一个胡同头,一个胡同尾,没搬过家。

    大娘子回来后,小时候相熟的姐妹们早就嫁得远远的,也就是我,还住在那儿。

    她就常常来与我说话,说家里生活不容易,兄嫂刻薄。

    十八年前,城里那安家要买下人,她兄嫂直接就将她卖过去了。

    她在里头做了一年多的活,直到主家离开镇江,她身子骨不好,主家没带上她,让她归家了。

    她跟我说过几次,主家那妇人脾气不大好,规矩又重,最早的时候她们各个都被骂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几乎是日日骂着教她们规矩,很是严苛。

    但主家的心倒是还不错的,月俸给得足,吃穿上也没小气过,熬过了最初因着规矩不对被扣月俸的一两个月,后来赏钱也不少的。

    要不是主家要离开,她倒是宁愿跟着主家多做两年,比看兄嫂脸色强。”

    谢筝问道“她有没有说过,主家是哪儿人离开时又去了哪里”

    张老妪摆手,道“她有一回与我说过,主家神神秘秘的,只知道是姓安,夫家姓甚名谁,她们谁也不晓得。

    倒不是没有问过,主家发了回脾气,后来就谁都不敢问了。

    便是来接回去的时候,也没有说过去向。

    不过,依她看,有这么重的规矩,只怕不是京城就是旧都出身了,一般的人家,哪里会有那么多讲究的

    而且,那主家怪嘞。

    银子很多,搬到镇江时带来的几个大箱笼全部都没打开过,衣裳、首饰,都是到了镇江之后新做的,屋里的摆设也全是新买的。

    咱们镇江城的东西,哪里能入得了富贵人的眼

    后来好些东西都是让去旧都采买的,这才算合了那主家的心意了。”

    谢筝听罢,略一沉思,道“那位大娘子也搬走了吗”

    “前几年过世了,她兄嫂觉得晦气,搬了家。”张老妪叹了口气。

    谢筝又问“主家的规矩到底怎么样的,她跟妈妈说过吗”

    “有说过的,”张老妪叹了口气,“就是十多年了,我这把年纪,一时半会儿还真什么都不记得。”

    张老妪皱着一张脸想了许久,站起身来,道“说是站要这么站。”

    她往边上走了两步,拘谨得站直了,不晓得是她学得不地道,还是年数久了,记岔了些,谢筝看在眼里,只觉得这动作别扭得厉害。

    再多的,张老妪也说不上来了。

    谢筝道了谢,又塞了几个铜板给她,让赵捕头送她回去。

    书房里,陆毓衍坐在罗汉床上,翻看着案卷。

    谢筝进去,一眼就瞧见他紧紧皱起的眉头,不由问道“怎么了”

    陆毓衍朝她招了招手,指着几子上厚厚的案卷道“李三道查案,比陈如师还省力气。”

    谢筝失笑。

    陈如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里也比谁都明白,李三道远远比不得。

    “最初时还好些,恐怕是眼馋这镇江知府的缺儿,表面上总算平平整整的,等朝廷定了唐砚的知府位子,李三道不能升官了,后头的案子都拖拖拉拉,稀里糊涂的,唐砚初来乍到,接到手里时,只怕脸都黑透了。”陆毓衍摇了摇头,“我猜唐砚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