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四十一章 路家有喜
    立在廊檐下,顾遥忽然想冬雪,想孟家了。见识过孟家书房,顾遥不怎么看得上她爹的书房。从寒香嘴里问来的家事并不麻烦,顾遥必须给自己找点事做——继续写字吧。

    定了主意,顾知县才下衙,顾遥就缠着他,一阵撒娇耍赖,顾知县不仅答应把南间改作书房,还立即去办!亲自领着顾西去了兴化寺胡同,抬回一张案、两个书架,还从自己的内书房,摘了一组四季挂画,给顾遥简单布置了间书房。

    书房已就,顾知县笑道:“听人说你的字好,爹爹还没见过呢。”

    顾遥笑,一边落笔,一边道:“郑世子说的?”

    “爹哪见过他?同僚说的。不过,传这话的源头,确实是武安侯府。”

    说话间,顾遥已停笔,一个顾字,左右两种写法,顾知县看罢,惊讶得合不拢嘴。

    怪道都说保定侯事看中他闺女的字才认的孙女——他家闺女的楷书,的确,太好!顾知县自家书楷,因而更懂楷。白纸黑字一个顾,他从写到大的顾,原来是真的漂亮,这么适合练——形规整,态恣意,笔力深。

    能有这样的字,一是天赋,二是勤学苦练,缺一不可。期间辛苦,不言而喻。看着顾遥亮晶晶的眼睛,顾知县想到曾经的诺言,早已物是人非的诺言……

    顾遥不知他所想,只是想起个事:“我姨娘似乎读了很多书,琴娘也识文断字,都是爹爹教的?”

    “你姨娘是爹教的,琴娘本来就会。”

    顾遥又问:“母亲可识字?”

    顾知县道:“她自然不认得的。顾家起自微末,几个媳妇,只你三堂婶出自书香门第。你三堂婶是我们的师妹,她是谢山长的掌上明珠,叫你三叔娶了回去。”

    父女俩还没说完太康旧事,寒香便过来与顾遥道:“有个叫宋海棠的姑娘,带了几筐柿饼过来,说是姑娘要的。”

    “是我要的。我去瞧一眼,爹,你等我一会儿。”

    顾知县急于和闺女熟稔起来,自然跟了过去。顾遥看见,默认了他跟着的事。

    除了柿饼,宋海棠晨起蒸了不少鸡蛋糕,一共做了三锅,前两次都有瑕疵,他们自己留下吃了,只带了最后这一份,一共十来只,每只都是酒盅大。实在没有别的器皿,她只能用酒盅做模具。

    顾遥拿帕子包着,捻了一个略尝一口,满意点头,又捻了一个与顾知县,还道:“快吃一个,叫祖父尝了,我们都吃不到了。”

    闺女偏疼自己,顾知县心下欢喜,竟学猪八戒,一口吞下那蛋糕,忘了尝味道。

    顾遥一阵无语。

    顾知县问宋海棠是哪里人,宋海棠答:“阮家庄。”

    顾知回头,对顾遥道:“可是巧了,我们家的田,就在她们庄子上。等夏天来了,爹带你去那避暑。”

    在宋海棠羡慕的眼神中,顾遥答了个好。

    五筐柿饼共二百二十二斤,宋海棠咬牙抹了零头:“给我二吊二百钱就行。”

    顾知县见她不过比自家闺女大一点,又是孤身一人,生了怜悯之心,细心问她:“你要钱还是要银子?”

    宋海棠想了想,道:“要是方便,付我二两银子、二百钱吧。”

    顾知县便吩咐厮:“取三两碎银、二百钱给她。”

    宋海棠忙道:“多谢大人,不用多给的!”

    顾知县笑道:“没多给,多出的,是这糕点的钱。”

    想着自己糟蹋的东西,宋海棠不再推辞,只道:“那几块不值这些,家去我再做一些,明日送来。”

    顾知县见她不卑不亢,还很会来事,待宋海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