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两百零八章 历法是个坑
   “结果年年都说加进去,年年都拖着都是高宗时那群废物干的好事而且,高宗的时候严禁民间学历法,编历法,更不许擅自观天象,要不是这些年渐渐解禁,像我在这儿和你说历法的事,那都是违禁”

    张寿顿时忍不住挖了挖耳朵,可他却并没有在意葛雍的抱怨,而是突然想到了一段历史。

    他虽说对历法并不是那么熟悉,但至少还记得,直到后世还被无数人称颂得国最正的朱元璋,在政治手腕强大顶尖的同时,也在历法和天文领域上设下了严格限制。

    朱元璋在和前边历朝历代一样禁止民间学历法编历法之外,甚至还禁止民间学天文。而而把负责天文和历法的人全都集中在了钦天监。与此同时,规定钦天监人员终身不得从事其他官职。甚至钦天监官员的子孙,那也不得从事其他职业,以保证世袭接替。要是有敢违背的,充军戍边没商量。然而,有点抱负的,谁乐意窝在钦天监一辈子

    要知道,古代天文学家一般都是数学家,天文是数学的第一推动力。当天文都被禁了之后,整个民间还有多少人学真正的算经就算算学统宗,更大程度上是实用数学手册。

    宋元的很多数学理论,明朝数学家都不会。某些有名的数学家不会开平方根,不会用天元术列方程,理论数学界黯淡无光,再没有新的突破

    而且,想也知道,钦天监最初那些人就算是优秀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们的儿子就一定是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个命题,就犹如学霸的儿子永远是学霸一样,毫无道理。于是乎,整个大明,钦天监的历法常常和天象不合。这一钦天监中废物多的现象甚至延续到了清朝。

    直到明末传教士来了,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最终问世,而且这部历法还躲过朝代更替,在清朝改头换面,以西洋新法历书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张寿,你说吧,这个上元积年到底要不要重新再算一遍”

    正在走神想着明清历法沿革的张寿哪里听到了这个问题,直到肩膀上被葛雍重重拍了一下,他的思维这才归位。他尴尬地请葛雍重复了一遍问题,随即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上元积年老天爷,他还是当初历史选修课老师讲授时历先进性上听过这个名词。简单的说,就是和西方把耶稣诞辰当成公元纪年起始一样,上元积年,通常是选一个冬至朔日的夜半作为历元,这个朔日还得同时是甲子日。然后再通过这个历元往上推,求一个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时刻,作为上元。上元到编制历法年份之间的间隔,称为积年

    嗯,对数字素来极其敏感的他不记得算法,但还记得,西汉那位第一个推出这种算法的强人刘歆,算出来的太极上元是一个吓死人的数字23639040年他记得自己年少轻狂时为了炫耀,背了不少偏门知识,用这个数字坑死过真正的学霸

    此时此刻,急中生智的张寿立刻摇头道“这种早就被郭守敬丢进故纸堆里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了。只不过,要编新历法,却不是闷头算算就行的,我记得看史书上说,当年郭守敬编授时历,四海测验,派人到天下二十七处测影。现在真的要编新历,至少也要如此吧”

    见葛雍面色稍霁,张寿知道自己说到了点子上,唯恐自己被抓着算这些他完全抓狂的东西,他少不得又义正词严地说“唐时编历法,僧一行也曾派人于天下十三处观测,元时则是二十七处,我朝若要编新历,自然也该同样办理。先测后算,这才能准”

    他说着顿了一顿,继而一字一句地说“这是钦天监的职责,老师和齐先生褚先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建言可以,真正去做,还是应该让他们上,否则日后招人怨就没意思了”

    一番摆事实,讲道理,张寿终于

-->>(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