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2章 3.27
    次日, 原本被永初帝压得没露半点风声的私藏军械案, 被搬上了台面。

    先前因定王手握兵符在外,永初帝查探得小心翼翼,此时没了顾忌,便将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及高相、中书令常钰等人召集齐全, 由中书令常钰主持, 大理寺卿负责查办此案, 有司配合。

    彼时太子也在殿中,待常钰等人退下, 永初帝单独留了太子, 沉默着翻看奏折。

    昨晚那满含告诫的冷厉一瞥令太子至今忐忑, 因前晌被永初帝召至此处, 他也没机会去跟皇后讨教, 只能摆出恭敬态度,端端正正站在御案跟前。殿中诡异的安静,除了永初帝翻奏折时偶尔的悉索声音,便没半点动静。

    太子不知永初帝何意, 因还是跪安的礼数,双膝跪在冰凉坚硬的金砖,却不敢挪动分毫。

    几番想要开口说话, 瞧见永初帝那紧皱的眉头, 太子也未敢则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魏善,那位正专心致志的研磨,也未有半点表示。

    好半天, 永初帝才抬起头,仿佛才想起太子在此处,慢慢喝了口茶,“私藏军械的案子,你还有什么要跟朕说的?”

    太子跪地许久,已将永初帝奇怪的态度细细琢磨过。此时对上那道深不见底的目光,按下了进言的心思,只缓声道:“私藏军械案,父皇已派了中书令和大理寺卿,自会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儿臣所知晓的,已尽数禀报父皇,没有旁的。”

    “没有了?”永初帝俯身,目光重重压下。

    太子不解其意,犹豫片刻之后,笃定道:“没有。”

    永初帝眼中似掠过失望,转瞬即逝。他沉默着将太子瞧了片刻,没再多说半个字,起身便往内间而去,也不知是不是近来劳心太过,背影竟自有些疲累之态,微微佝偻。

    太子跪地恭送,没得到永初帝半个字的回应,在空荡的殿中跪了片刻,起身走了。

    *

    案子很快就有了头绪,私藏的几处军械早已被永初帝查明并派人控制,这回兵马司出动,自是轻易将罪证尽数带入大理寺中。刘慈先前被秘送入宫审问,此时也移至大理寺狱中,审问出来的结果与从前无异——刘慈在宫中早已心胆俱寒,自是将事情供认得干干净净。

    余下的人虽也各自招认,却没什么要紧的发现。

    种种供词,皆指向兵部右侍郎武道的管事贺正,而贺正依旧不见踪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常钰将进展奏至永初帝处,老皇帝只是皱眉不语。

    倒是太子先前不知刘慈吐露的消息,听他将供词指向贺正,震惊万分。在听说永初帝召武道入宫审问的时候,太子更是满头雾水,匆匆跑去皇后处商议。

    孟皇后也才刚得知消息,仓促间虽不知其中就里,好在贺正下落不明,便只让太子做不知情,让武道咬死是贺正擅自行事,与他无尤。更叫太子小心行事,近来勿与武道来往,免得将祸水引向东宫。母子二人本是得了密报,认定是定王藏了军械,而今虽觉疑惑,却寻不出头绪,只叫太子派人四处搜寻,务必将贺正寻回。

    私藏军械之事,遂成悬案。

    永初帝震怒之下,命将刘慈和涉案人等判了斩监候,下令各处缉拿贺正。

    公案暂时搁置,于私,老皇帝毕竟另有判断。

    从最初太子咬定是定王藏私,刑部侍郎孟应瀚查出此事与定王府长史有关,至御史无意间揭出刘慈和贺正,甚至牵连武道,其中蹊跷之处,颇耐人寻味。最令老皇帝疑心的,是此时出现的时机——定王才在边陲立下大功,手握兵符,京中就有他私藏军械之事,若非那御史奏报,此时,定王即便不受谋逆的罪名,也该是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