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0章 3.25
    定王一行人抵京时, 正是三月二十。

    时维暮春,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朱雀大道两侧的绿柳已然低拂,樱桃树繁花开遍,一阵风过, 扬起玉白的细蕊飞入车厢。阿殷坐在车中, 稍稍掀开半边侧帘, 便见街市两侧围满了百姓,各自欢呼, 庆贺定王得胜归来。喜气洋洋的脸浸浴在晚春丽日中, 两侧屋檐鳞次栉比, 雕梁画栋, 富贵热闹。

    这是与战争中截然不同的气象, 令人见之欢欣。

    阿殷唇角含笑,拿弯刀挑起半角前面车帘,映入眼中的便是定王挺拔宽厚的背影,包裹在墨色织金的披风中。黑狮子四蹄稳健, 走得气势昂扬,他腰悬宝剑,山岳般在马背上矗立。两侧百姓平常对他敬惧, 此时却都是崇拜, 甚至还有闺阁女儿开了阁楼窗扇,一睹战神风采——

    数年前墨城之战,定王因崔恒屠城而得杀神之名, 这回不知是谁先提起,百姓极力压着的激动议论中,杀神二字早已变成战神。

    抬目望远,巍峨肃穆的宫阙帝城岿然立在路的尽头,两侧站满乌压压的百姓。

    哪怕是居于东宫多年的太子,都不曾得过这等欢呼迎接。

    也难怪皇后和太子心生忌惮。定王如今的才能、声名和功劳,无一不超越其上,无人能及。从前朝堂上只有武将对他敬服,文臣却因屠城之事而颇多微词,这回从常荀探来的消息看,因泰州和北庭两场战事赢得漂亮,定王留心防备之下没人闹幺蛾子,文臣中也多对定王交口称赞。

    烈火烹油、簪缨繁华,声势最隆之时,也是处境最危之际。

    阿殷瞧着定王,渐渐觉出他身体的紧绷——如同谨慎行走在刀尖之上。

    她也不敢放松心神,垂帘将外头热闹隔绝,闭目清心。

    走过朱雀长街,宫门口禁卫军列作两队,宫门洞开,外头由皇帝最倚重的孟太师和高相率百官迎接,只未见太子身影。

    定王见状微惊,当即翻身下马,后头陶靖、高元骁及隋铁衣、隋诚等人亦随之下马。阿殷因今日要入宫见驾,为免旁人挑刺,特地换了劲装打扮,瞧见那些迎接的官员时,也是微惊,三两步赶上去,走在定王侧后三四步外。同行的两位御史,高元靖等文臣亦惶然跟随。

    这阵仗着实过于隆重。

    对面孟太师缓步上前,代永初帝致意嘉奖,极言此行之艰辛,将士之辛劳。

    随即,以孟太师、韩相和定王为首,百官入宫,往太极殿中拜见永初帝。

    太极殿是平常永初帝处理朝务之处,恢弘庄重,宽敞肃穆,足可容纳数百人。此次定王在北线大捷,将敌寇驱尽,巩固边防,虽然当时永初帝已命高元靖代为劳军,又派内监特地往北地传旨封赏,却未曾隆重恩赏。这回便命礼部筹备,于太极殿召集百官,当众重赏。

    定王等人在殿中没等片刻,永初帝便在众宫人的簇拥下自侧门入殿。

    众人跪迎,口呼万岁。待永初帝免礼后,定王再次端正跪下,将兵符双手奉上,神情肃然庄重如旧,“儿臣奉命抗敌,已将敌寇尽数驱出边境,幸不辱命。请父皇收回兵符。此次调用将士军械及损伤状况都已造册登基,请父皇御览。”旁边担任监军的御史随之出列,将每一场布防作战耗用的军资及人员册子奉上,由内监首领魏善转呈永初帝。

    铜制的虎符落回掌中,永初帝确信无误后,最后一丝忧虑随之消弭。

    对于那本清册,老皇帝已无暇去关心。

    他将兵符郑重放回案上的密匣中,继而扫过跪地群臣,面露笑意。随后便是一番夸赞,由魏善宣读早已备好的圣旨,按前线递来的军情奏报和监军御史的建言,上自定王、

-->>(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