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十七章 洋为中用
仁不让的龙头老大。

    对韩皓来说,牛奶只是副业,汽车才是主业。

    趁此次到访澳洲之际,他来到DSI研究院巡视这个被收购的变速器企业在过去这段时间取得的成果。

    从主攻大扭矩后驱设计更改为前驱主流设计,并要求匹配各类型扭矩产品,DSI的6AT变速器改进工作可谓是工程量巨大。

    就算有DSI储备的完整资料,但6AT的设计改进和调试工作进度之难依旧超出韩皓的预期,比他原来估算的18个月还要再延长3个月才可能基本完成。

    主要还在于DSI资深技术工程师人才流失,研发团队需要新加入的中华汽车研究院工程师们边补课边完善,幸好还有跳槽到了福特又重返DSI的技术总监戴维斯坐镇,让6AT的研发改进工作虽然波折但依旧在缓慢推进。

    之前为了让DSI尽快恢复元气而启动4AT的生产线,迄今生产了2万台4AT变速器进口到中国,用在了华夏品牌的SUV身上。

    据车主反映,这款4AT不够聪明,并且油耗较高,比不上中华集团的CVT平顺好用。

    因此,新改进的6AT还得吸取4AT的经验,继续针对性做出进一步改进。

    在实验室,韩皓观看了搭载6AT+18T动力组合的台架试验。

    从电脑屏显示的数据看,该款6AT没能解决顿挫问题,换挡的瞬时油耗过高,还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现在国际车企开始大规模普及6AT,谁能拿出更好的产品谁就将暂时领先半步。

    非常明显,中华集团虽然通过收购即将掌握6AT技术,但跟国际巨头相比应该算是位列该领域最后一名。

    “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吃透技术,6AT我们可以晚一些上市,未来到8AT普及的时候再超越他们。”

    虽然新能源是趋势,但当前主流依旧是内燃机的天下。作为内燃机的核心搭档技术,自动变速器依旧有着重要战略地位。

    韩皓看了不算成功的台架试验后,在现场为包括戴维斯在内的研发团队鼓劲。

    令他欣慰的是,跟6AT量产研发蹒跚而行不同,8AT的理论验证取得非常不错进展。

    在6AT基础上对8AT的前瞻性研究,已经寻找到合适的设计制造方案,三维设计和二维图纸已完成,很快就会在计算机系统进行虚拟论证。一旦通过的话,就可以进入工程化开发、制作样机模式,真正开启中华集团8AT的研发新征程。

    顺利的话,3个月后8AT的A样机就将正式面市,从理论进入实践阶段。接下来还有B、C、D样机,以及耐久性台架试验和实地十万公里路试等,一切顺利的话,3年后自主8AT就能小规模装车上路。

    这样的成绩,对中国汽车厂家来说的话,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但中华集团现在的对手已经不再是国内车企,而是国际上的汽车巨头。

    丰田于2007年就采用爱信8AT用在了自家雷克萨斯旗舰车型之上,而宝马7系也刚完成了采埃孚8AT的进化之旅。可以说在传统动力领域,中华集团跟国际领先巨头之间依旧存在3到5年时间的差距。

    幸好8AT还无法大规模普及,只是极小部分用在了品牌旗舰车型身上,这给了中华集团追赶的时间。

    世界上只有两个公司攻克了8AT技术,分别是爱信和采埃孚,韩皓希望中华集团能成为第三名,超越同样拼命研发这项技术的美韩两大汽车强国。

    依照技术互换协议,中华汽车得到了路虎的四驱越野底盘技术,该项技术很快被应用于由新加入设计师张凡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