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十七章 抄底中国
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引发通胀,印再多的人民币折算下来购买的硬通货美金依旧一样。例如现在8块钱换1块钱美金,届时超发人民币10倍,80元人民币依旧只能换1块美金。 让国有五大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到海外上市,吸纳国际资本来填补资金缺口,同时把西方先进的银行、保险公司管理机制引入中国,用外力来倒逼改革,就是中国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战略抉择。不管如何,先活下去,再考虑经济得失。 事实上,这也给了国外资本抄底中国市场的最好机会。 高盛、花旗、凯雷这样的美国资本来了,瑞银、安联、苏格兰皇家银行这样的欧洲资本来了,亚洲资本代表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以及日系资本也来了,紧随其后还有华人李首富为主的香港财团。 率先准备上市的建行选择了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25亿美金占股91。随后汇丰银行入股交行、苏银和瑞银入股中行、高盛和安联入股工行,淡马锡跟香港财团也跟在后面饱吃一顿。 可惜这样的美食盛宴却缺乏中国内地民间资本的身影,就算是韩皓也无力进入这样的资本盛宴。只能说是时运不济,在他还未明白资本的力量之时,国家金融改革已经鸣锣开场,并且在他还热身之时裁判已经宣布完场。 也正是此次国家大规模金融改革,让韩皓认识到资本的真正实力,可以一定程度让强势政府低头。 管理亿万资产的中国五大银行到底估值如何? 在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背景下,就算再保守的投资者都能从中看到金灿灿的钱途。 以即将上市的建行为例,美国银行25亿美金入股,保守收益在300以上。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发展,1000回报率不是妄想,这就是中国的魅力。 按照建设银行在中国经济的实际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25亿美金获得91股权,存在股权低价贱卖的嫌疑。不过在国有五大行改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改革目标下,贱卖也许是不得不承担的代价,时间不等人,谁让中国资本没有足够实力呢? 凯雷资本因实力有限未能进入中国五大行的投资者行列,但却在保险行业捡到了另一个皮夹,太平洋保险依旧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他们仅以4亿美元就获得太平洋保险249的股权,以非常划算的价格获得在中国保险市场行业巨头的战略投资者身份。 短短几年时间,“国退民进”就变成了“国退洋进”,实质上就是资本的逐力,外国资本大规模进入国内,中国孱弱的民间资本无法与之相对抗。 不过,这只是整体而论,在个体上依旧有特例。至少对韩皓来说,经过多年积累,他拥有与境外资本一战的能力。 既然金融领域的饕餮盛宴无法参与,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实业领域有所作为,击退来自国外资本的入侵。 凯雷因徐工一下子全国知名,对其危害国家安全的质疑声不断,为此他们不得不修改了并购徐工的方案,大幅度降低持股比例从85降到55,提高国有股的份额,但依旧未能得到商务部首肯。 51——50——49…… 就算再如何不断让步,但商务部就是卡住不给并购案通过,凯雷资本终于意识到事情不妙。 因为这时,他们在中国市场迎来了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本土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华集团出面角逐徐工这匹鹿。 凯雷资本报价20亿人民币85股权,而同等条件下中华集团直接报价30亿元,甚至还有替补方案是20亿占60股权,并且承诺接入玉柴发动机,促进徐工发展更多专用车项目,最后还保证协助徐工登陆港股上市。 可以说,韩皓的方案直接冲着凯雷资本而来,在他们的方案上更进一步,补充了更多细节更加符合中国政府的需求。 当中华集团宣布介入后,得到国内舆论一片支持,毕竟卖给中国人要好过把徐工让美国人控制。 商务部一天不批复,就证明凯雷跟徐工之前签署的协议没有真正生效,中华集团有后来居上的可能。 跟凯雷这样的投资基金相比,以实业发家的中华集团更加让人信服可以有效整合徐工集团。 中华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