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前赴欧
下来,心中有了大概结论。

    国企改革总体而言,初步达成了预定目标,许多企业开始瘦身焕发出一定活力。虽然下岗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冲击,但长痛不如短痛,底层的工人阶级做出了巨大牺牲,承受着庞大国度经济转型的阵痛。

    为何要一刀切定下三年国企改革目标,为何改革举措如此粗放,为何用行政化手段替代市场自我调节?就为了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前,能在经济方面打下一个相对较好的底子。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为了让中国改革进程继续加快,为此高层不惜借用外力来倒逼改革。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到底何去何从?

    就算是世界上最顶级的经济学家都不敢轻易断言,因为许多西方经济理论到了中国总会有失灵的地方,这个国度有着其独特的运行模式。

    在中美达成入关协议的那一刻,中国已经没有退路,彻底绑上了全球化的战车。

    发达国家觊觎进入中国12亿人的庞大市场,而中国人则期待利用国外资本和技术彻底完成工业化进程,WTO迎来中国这个重量级选手,将会上演更加精彩的剧本。

    总理乘坐专机提前启程飞赴欧洲,他将访问包括德国在内的6个欧盟成员国,并且到访欧盟总部,为中欧在WTO谈判做最后冲刺总动员。中欧之间谈判迟迟没有结果,对比美国人,欧洲人的胃口更大,要求更高。

    “美国人和中国人达成的标准只是我们预期的80,剩下20需要我们自己出马商谈!”

    面对媒体镜头,负责欧盟谈判的代表大言不惭说道。

    美国在1999年底和中国达成了双边协议,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和欧盟间将很快达成协议,没想到一连两轮的双边谈判中欧盟方面突然强硬起来,提出了许多让中国无法接受的条件。

    例如要求中国放开电信市场,给以欧盟成员国企业超过51股权的控股机会。在汽车进口关税上,要求中国一下子把关税调到175,这和美国接受25的条件大为不同。

    “中国人过于关注和美国的谈判,对我们欧洲重视度不够。”

    欧盟谈判代表话中流露出来的语气,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欧盟想让中国人认识自己的分量。欧盟虽然是美国最重要的伙伴,但欧盟也是全球的独立经济体,搞定美国不等于就谈妥了欧洲。

    一共有15个成员国,欧盟整体谈判是第一层次,中国还需要跟英国、德国、法国等在第二层次单项上达成共识协议。除了欧盟整体意志外,每个成员国还有自己独特的小算盘。例如法国要求降低化妆品和奢侈品关税,德国要求降低汽车零部件关税。这些因素极大延缓了中国和欧盟之间谈判的进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在2000年底前加入WTO的希望日渐渺茫,为此总理不得不提前赴欧访问,为中国游说呼吁欧盟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中欧之间合作大于分歧。

    德国是欧盟内部跟中国贸易往来最密切的伙伴国,总理到访德国获得当地企业界的热烈欢迎。

    大众汽车是进入中国最成功的德国企业,在其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发展。大众汽车多位曾在中国工作过的员工,和总理还是老相识。当总理主政沪江市之时,上汽大众可是当地有名的一号市长工程。

    80年代中期曾有一条马路因历史原因穿越过上汽大众工厂的厂区,带起的扬尘和噪声影响到桑塔纳生产,为此德国人向市政府有关部门反应许多次都无法解决。最后无奈,只好趁时任沪江市长的总理前来视察之际反应了这个问题。

    “明天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不再拖延下去!”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