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四十二章 排放新政
买车时肯定会购买主流产品,在微面领域的其他厂家产品基本是化油器发动机背景下,华夏之光二代成为新的产品标杆。

    从avl引进的12l发动机,采用电喷技术,无论排放还是排量,都完美地契合新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黄大发不能上长安街,但是华夏之光二代可以,完全不受大城市限行影响。与此同时,q1轿车项目也装备了12l发动机,将来投放市场时同样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以此来替代夏利微轿的市场地位。

    无意中,华夏厂反倒成为此次国家排量政策变更的头号收益者。与此同时,华夏之光二代在电视上的广告也着重强调电喷技术,不受城市限行令的影响,属于面向新世纪的产品。广告语中,突出新的观念,把华夏之光二代和传统的微面们隔绝开来,给消费者传播全新的造车理念。

    在此影响下,华夏汽车在首都的经销商开启了闹市卖车的场景,一大群人追着销售要求提车用。成千上万台黄大发面的被政府要求统一淘汰投入首钢的熔炉,新的出租车缺口应运而生。原则上不再批准微面作为出租车,但市场的需求依旧在,人们出行需要能载人又能载大件物品的车辆。所以私人运货车辆的首选便是华夏之光二代,一时之间该产品在首都销量暴增了8倍。

    因为首都的示范效应,许多大城市工商业主们选择购买微面产品时,也考虑将来不会被限行的新产品,华夏之光二代一下子成为了市场的明星产品。光是手头中的订单,已经突破了5000台,这样的局面是韩皓未曾预料,华夏汽车的生产线年产量为3万台,实在无法提供足够的产能。除了打算开建全新一条6万台生产线外,韩皓还下令暂时停止接收顾客新的订单。

    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差点打乱了韩皓的战略布局。在他预测中,华夏之光二代应该到明年才会到3万辆的规模,至于准备上市的q1微轿,他估计第一年销量在1万台出头。因此,在生产线建设上准备不足,已经在动工建设中为q1微轿准备的生产线将扩容,从年产量15万提升到3万台,加上新立项的6万台可以并线生产两种车型的生产线,华夏汽车在1999年底将具备12万台汽车的生产能力。

    光是主机厂升级还不够,配套的发动机和变速器都要统一扩产,更别提对广大供应商的预付款等,这对华夏汽车来说是一大赌博性的投资。

    这样大规模的上马项目,会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万一生产线饱和不了,就有可能拖累整个主机厂。像二汽和雪铁龙的合资项目,设计纲领30万辆轿车,40万台发动机,总投资就高达13158亿元。法国人浪漫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轿车能在中华大地上所向披靡,超前投入巨额资金,实际上合资公司注册资金才2589亿,以1比5规模撬动资金杠杆,合资的神龙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每年要交银行利息十几亿元。1996年,第一辆富康轿车正式下线,当年神龙公司销量不足7000辆,亏损285亿,卖车所得的利润还不够交利息。为此,神龙公司的中方总经理做出了在国内现代汽车史上瞠目结舌的一幕,他留下一封绝命书不辞而别失踪了。

    据说他一直反对如此大规模上马,提倡分段实施项目的要求,不被上级母公司认可,又无法跟外方谈判,更不能到国家有关部门反映,陷入事业困境无法解脱,最后撂担子干脆一走了之。

    堂堂国企老总突然不见了,报案公安局寻找后也找不到人,一个月后二汽只好空降了一位新老总继续撑着这个烂摊子。

    到底失踪的老总去了哪里,有人说在武当山道士中看到他的身影,也有人说在首都天子脚下看到他正摆弄自己的事业,反正到了1998年底他还是属于人间蒸发状态。

    合资企业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