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三十七章 目录之困
不抵债的破产阶段,年产量屈指可数根本无法独立存活。

    这些身在目录内的濒临破产企业,许多就靠卖目录存活,凭借市场好光景吸血苟延残喘。甘朝祥所合作的鹏城工厂,现在就完全靠卖目录为生,去年估计有过千万的收入。

    “天,还能够这样!”

    一向来遵纪守法的韩皓听到这样变通的手法,不由想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谚语。这有些冲击他的世界观,自己想遵纪守法堂堂正正申请目录不得其门而入,市场上却有大批贴牌的黑户通过购买目录走偏门上了户口。

    “韩老弟,看来你也想搞整车!说的也是,要是我有动机在手,我也会上整车,毕竟挣得更多。可惜我没有目录,不然光卖目录给你,我估计就一辈子不愁吃穿了!”

    甘朝祥看着韩耀厂从一家小五金厂现在突然爆炸式成为一方诸侯,提货时他已经到过虎山工业园看过对方的新厂房。啧啧,真是羡慕,不过他早过了红眼病年纪,现在做好自己的小生意就知足了。他心知要是韩耀厂上马整车,那数量绝对不是自己小工厂能企及的数字。

    “老哥给你一个建议,要是你铁了心上整车厂,干脆去收购一家破产的目录企业算了。我就知道南方那边有新厂是这样干的,省事一了百了,免得像我还得担惊受怕,哪天别人不卖给我目录。”

    一向来跟韩皓合作不错,觉得他人还可以,甘朝祥语重心长给了建议。

    谢过甘朝祥的好心,韩皓骑车回到了厂里。

    回到办公室,韩皓召集了包括余航在内的骨干开会,把自己打听到关于上目录情况说了一遍。

    “改革开放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嘛,我们厂上整车项目,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骑上物美价廉的摩托车。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有时具有时代局限性,我们厂不要把眼睛盯着上面,而要埋头看着下面。市场需要什么,人民群众缺少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余航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听说省里不给上整车项目,他先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嘛,既然大家都打擦边球,那说明市场有需求。如果可以购买到合适的目录,我觉得这事可以干!”

    擦了擦眼镜,郝一山也表态同意上整车项目。

    “余老说得不错,现在都说要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思维考虑问题。我觉得吧,咱们生产摩托车提供了就业,增加了税收,满足了人们需要,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啥别人能干,我们就不能干,这本来就不公平。”

    ……

    尝到了摩托车动机带来的甜头,大家都一致赞同继续上整车项目,毕竟干出一番事业是所有人共同的追求。

    见此,韩皓亲自拍板准备购买一家濒临破产的目录企业,套用他们的名号来生产自己的踏板车。

    到底要找哪一家企业呢?

    韩皓等人找来新出版的目录,对着在目录内的企业一个个研究,看哪一个企业合适收购。

    自己的摩托车,韩皓其实一直在想用什么名字的商标,是继续使用“荣耀”品牌,还是另起其他名字。

    其实他一直都有个心仪的名字就是“中华”品牌,要是自己生产的摩托车能叫“中华车”就好了。

    可惜这个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商标法规定,不再允许使用跟国家名称相近的文字、图案等作为商标。

    所以虽然“中华”这个商标没有摩托车厂使用,但韩皓想注册却没办法。至于1983年之前的注册商标,跟国名相关的可以正常使用。像“中华”香烟、铅笔、牙膏等这些是早期注

-->>(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