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大侠远去,江湖依旧——悼金庸先生
单说我对天龙八部的一些个人想法。

    《天龙八部》少年时代以为主角是段誉,年少风流是个痴情儿又奇遇不断。少年时代就想成为和段誉一样的人。而年纪大了一点又读了一遍,感觉乔峰才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有情有义,豪迈不羁,有气节。既不想损害养育了自己三十年的大宋,也不想损害自己血脉发源的契丹。等到再大一点,也许很多人会发现自己也许连虚竹都做不到。

    如果说段誉是高富帅,乔峰是富一代,那么虚竹也许只能算是偶然中了头彩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到了最后他依旧怀念每天打坐念经,无欲无求的生活。也许永远都不要中这个头彩才是虚竹所想的。这也许就是人生的三个不同的思考阶段吧。

    而在《天龙八部》之后,我开始大量的翻阅各种武侠,与此同时的是我的学习成绩断崖式下跌:)。

    除了看着着实是无聊透顶窝囊透顶的《书剑恩仇录》之外,金庸的长篇武侠我以全部阅览。很多看了甚至不止一遍,尤其是《笑傲江湖》。其中的政治隐喻写的非常精彩。年少无知的少年人只能从里面看到江湖的快意恩仇,而只有当了解了社会残酷的成年人才能从中看到里面那不显山不露水的政治隐喻。

    我特别喜欢的是《射雕》三部曲,其中郭靖所说的“侠之大者”大概道尽了中国人心中的大侠。

    如果说古龙里的侠更加符合历史上那些对于“任侠”的记载,那些人就是一群有本事的黑社会,最多有的任侠有点正义感,有的任侠没有而已。那么金庸为侠客刻画出了另一条路,不再是个人的恩怨情仇,更多是家国天下。胸怀天下者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这才是大侠。

    金庸的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影响很大,他的文字让我展开了对一个武侠时代的无限向往。

    昨日金庸先生病逝,有人说大侠已死,江湖不在。

    个人愚见,武侠江湖推陈出新,【武侠】并非只有设定在古代时空中那些靠着剑术拳法打抱不平的江湖人士。我喜欢金庸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因为一群人穿着古装打来打去而已。而是一种更加深刻的东西,那种对于侠客的刻画。

    轻生死,重承诺。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为民族为社会树立一面面供人敬仰的旗帜丰碑。他们的【侠】走的是: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路子。只不过不同于著书立言的文人,他们用的是【武】的手段而已。就像这世上有需要很多理论家,但也需要很多推动这些理论的实干家一样。

    为了正义可以牺牲自己的人,也许在当今看来是很蠢的一件事。但是做大侠的又有几个“聪明”的呢?聪明伶俐机关算尽到头来也许只是一个慕容复罢了。这个世上“聪明”人太多,“蠢人”太少。

    但是人在社会上‘聪明’也就够了。在书里放飞一把自己的思想吧,当一次蠢人。只计较对错,做一个童心未泯的赤子,只计较正义不计较利益。如果一个人在看书的时候都不敢放开自己的思维,那么他的生活就太可悲了。因为他无法联想出另外一种完全不同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哪怕是想一想他都不敢,他都在害怕,他都在踌躇不前。

    金庸的让年少的我放开了思想,至少跟随着书里的文字,我能追随着主角们做一次“愚蠢的大侠”。

    金庸去世,武侠不死。

    因为金庸的点燃过无数中国人心中那颗武侠内心的种子。即便是在当今的社会,依旧会有人喊出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便是如今网络成参差不齐,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在自己的书中去刻绘他们心目中的侠客。

    不再局限于古代中国江湖一角。现在书中的侠客可以高居于庙堂之上,也可纵横于宇宙之间,亦或者是穿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