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74章 甥舅作问答
    太子大婚较晚, 刚刚有了太子妃, 也就得了另一位天然的支持者, 柳家。

    柳世峰不仅是阁老, 还是礼部尚书,虽说不在上三部, 可也是实权大臣。

    太子一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蛮激动的,感慨父皇对他是真的好, 想着还有一个掌兵的舅舅,自己这位置算是坐稳了。

    他其实是满足了,可是柳家却不满。

    齐王早就在二十年前就已经领了差事,六部之中皆呆过, 他虽然资质不出众,可胜在矮子堆里拔高个, 皇帝没成年儿子,就他跟太子,太子还老不露面, 这官员自然慢慢地就向着他了。

    是以齐王在大臣之中呼声比较高。

    柳阁老之前对太子不了解,可大婚之后,通过女儿,差不多明白他是真的养在深宫人不知, 对朝中动向根本不了解, 可以说被楚文帝隔绝在权力之外。

    那不是跟个空架子没啥两样吗?

    眼看着越发年迈的皇帝, 和大婚之后还没领着差事的太子, 内心还算喜悦的柳阁老顿时着急了。

    作为太子的妻族,他自然得帮着招揽大臣,以便在山陵崩来临之时做好应对,到时候他振臂一呼,文武大臣齐心助太子登基岂不美哉。

    阳江匪患之事传来,他本还有些担心,毕竟柳家出自江南,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干系,与阳河帮或多或少有些接触。然而当他听说是宋衡领兵灭了匪患,杨钦差跟宋衡的关系又是整个京城皆知的,顿时他安心了。

    安心的同时并借机向那些自危的官员递出了橄榄枝,还是以太子的名义。

    这的确是拉拢人手的好办法,特别是碰上宋衡这个硬茬,齐王根本没那面子让他行个方便,可若是太子的要求,宋衡能不保一下太子系的官员吗?

    一时间真有不少官员倒向了太子。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宋衡的不讲情面真是实打实的不掺假,太子的老丈人说弹劾就弹劾,罪证都不需要刻意搜查,直接将要命的水匪勾结名单附上,百口莫辩!

    皇上当场砸了柳阁老一头的墨,虽没有捋了职位,可却是大失颜面,告病在家羞于见人。

    这下谁还敢跟在柳家后面,本就怕的要死,再凑上去还嫌死的不够快?

    于是太子门前又可以秋风罗雀了。

    消息层层递到东宫,太子妃到了太子跟前哭哭啼啼地好一顿诉苦,说自己的父亲也都是为了太子大业,本就是用心良苦。接着顺手上了个眼药,说宋衡不能体谅也就罢了,还给他们拉后腿,定是担心柳家逐渐受太子倚仗,让他受到了威胁,于是不顾太子强行立威。

    太子性子软,见妻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只能好言好语安慰劝解,然而任凭他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最终太子只能表示要不他去跟父皇求个情。

    太子妃终于不哭了,带着泡在泪水里变得更加明亮的眼睛,盈盈谢了太子。

    然而可惜的是,皇帝没见他。

    于是太子就病倒了。

    陆瑾是第一次进宫,可是他并没有新奇之感,而是沉重。

    他对皇宫的感官并不好,一辈子他都忘不了颤颤巍巍的祖父在宫门口深深磕的那三个头,以及宫人推的板车上全身盖着白布的父亲。

    若有可以,他是一辈子都不想进宫,然而……救命之恩无可回报,他也看不得宋衡面露忧愁的模样。

    或许他可以告诉自己,太子并非始作俑者,不可迁怒。

    太子的年纪跟陆瑾相仿,只是脸色过白,没什么血气,躺在床上似乎很紧张地看着宋衡,然后唤了一声:“舅舅。”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