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531章 腊月里来备年忙
    说了没几句,屋外响起汽车的马达声。

    “车借来了刚子,你快去洗脸吃早饭,吃完再带些中午吃的干粮。说好只借一天,早去早回。”

    姜心柔压着嗓门在屋外喊道。想来是怕吵醒老爷子。

    岂料,老爷子已经起了,拄着手杖走出来,叮嘱了几句“能兑多少兑多少,吃点亏也不打紧。换完就回来,别耽搁。”

    “爸说得对怎么说也是黑市买卖,悄默默得去,悄默默地回,别和人起争执。”

    “行了,我们走了路上还不晓得要开多久。”萧三爷应道。

    萧家两兄弟外加一个女婿,三个大老爷们鱼贯跳上车。

    军区借来的采购车,后边是车斗,前边两排座椅,每排三座。

    李双英和王玉香把提来的余粮、菜蔬装上车斗后,也跟着上车。

    盈芳家匀出来的口粮也全部装上去了,另外还匀了点腊肉、笋干、蘑菇干出来,盼着能多换点新鲜海味。

    车斗里叠了平平一层,麻绳拦了两道,完了盖上一层油毡布。

    “走了”

    萧三爷负责开车,摇下车窗和家人挥了挥,哈着热气发动车子,穿透薄雾、迎着晨曦,突突突地驶离霞山镇,嘴上不断念叨女婿学车的事

    “赶明弄辆破四轮来,不出两天,包管把你教会。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不会开车呢。不会开车,以后遇到紧急状况,相当于失了双手臂”巴拉巴拉

    “呼”

    “呼”

    回答他的是阵阵鼻鼾。

    萧三爷扭头一看,萧大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鼾声震天。

    没好气地抽了抽嘴角,可算是停止了碎碎念。

    且不说向刚一行人顶着西北风前往宁县黑市交易多辛苦,家里这边,也忙得脚不沾地。

    霞山镇和宁和县离得不远,一些个风俗习惯还是比较接近的。廿二扫除、廿四送灶,眼下虽不敢堂而皇之地供奉菩萨,但小年搡年糕的习俗依然保留得原滋原味。

    姜心柔廿二这天发动全家闲置的劳动力,轰轰烈烈地搞了场大扫除,然后就搡年糕、打麻糍的大米、糯米都浸泡上了。

    原本估摸着小年这天排到下午总能用上公社的磨盘,哪成想,今年收成尽管不如去年好,但搡年糕的人家依然很多。一排两排的到廿四晌午才轮到。

    小李挑着五十斤大米,前往霞山公社的磨坊,接替排队的福嫂。

    霞山公社的磨盘是大的那种,比起盈芳之前在老家用的大了不知几号,亏的还有个小李,要不然凭福嫂和姜心柔两个妇女同志,推到天黑估计都推不完五十斤米。

    小李人高马大、力气也大,轻轻松松就把任务完成了,惹得排队的未婚姑娘,纷纷红着脸朝他行注目礼。

    姜心柔回来顺嘴和老爷子提了句小李是不是到了找对象的年纪了老爷子手一摆“他家里早就给他定好对象了,明后年就该回去完婚了。”

    “难怪刚才在磨坊门口,那么多适婚姑娘冲他笑,他目不斜视。”

    人到了年纪,不知不觉就变得热衷于给未婚小伙儿和姑娘撮合。姜心柔也不例外。

    当然,前提是找回了失散多年的闺女、一家团圆了,连带着希望身边的人都幸福美满。

    米粉磨回来,接下来就是上锅蒸,蒸熟之后放模子里按压成条状,年糕就成型了。年糕模子盈芳从老家带来了,去年托人打了好几副模子,垒冻米糖的、压年糕和绿豆糕的,几乎是年年都要用的家什,总不能过年过节的还问别人家借吧。这点钱盈芳还是很舍得往外掏的。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