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114章 女人家的东西
    反正糖霜一般人家里都会备一点。

    至于麦芽糖,临近过年,隔壁乡懂麦芽熬糖的生产队,会组织队员挨个公社地兜售,家有余粮或余钱的,总会买点给孩子做冻米糖。

    这就是有手艺的生产队的优势了。挣得的钱和粮,回头按工分分给社员,算是年前一笔喜人的外快吧。

    清苓小声地说了下怎么做绿豆糕“绿豆用热水泡开后,搓掉豆皮,上锅蒸一刻钟,能用勺子碾碎就说明蒸熟了,用细米筛碾成泥状过一遍,然后放到锅里炒。火不能大,不然会焦掉,炒的时候搁点菜油和糖下去,甜淡就看个人口味了。豆泥炒干结成团子,放凉后就能捏形状了。要是有那种月饼模子,还能压出花纹来,那就更漂亮了。”

    “听得我脑袋都糊涂了。”张嫂子感慨连连,“还要用油啊、糖霜啊,难怪味道这么好。等过年家里换了麦芽糖,我再找你教我怎么做。”

    “行”清苓爽快地点头。

    张嫂子把余下的三块绿豆糕重又包起来,留着给公婆、丈夫吃。

    清苓把包袱里那堆碎布头和一团深藏青的线球拿了出来。

    “怎么还带了布头不跟你说了嘛,我这有不少用不上的布头,尽管拿去练手。”张嫂子伸出食指点了点清苓的鼻尖,佯嗔道,“你这丫头咋这么见外啊。”

    虽说一年到头做不了几身衣裳,但架不住家里人多,每到过年都会扯上几尺布,轮着给家人做新衣裳。几年下来,碎布头能攒一个包袱了。布头太碎,做衣裳得用多少线啊,那线不是钱买的啊,于是除了扎拖把抹抹柜子、门啥的,再就是衣服破口了打补丁用。久而久之,积攒的碎布头就多了。

    张嫂子说的是真心话。清苓肯带着线球过来她就很高兴了,说明这姑娘不爱贪便宜。换成村里那些抠抠唆唆的,不说捎点伴手礼,连布头和线都要用你家的。再大方的人,也难免不舒坦。

    清苓嘿嘿笑“嫂子,我有私心的,虽说是练手,但谁说一定是浪费呢我可是打算拿这些布头做件短围裙带回家的。”

    张嫂子被她逗笑了“行那咱们就做围裙。话说你挑的这些布头还挺适合做围裙的,都是结实的咔叽布。”

    清苓挑这些碎布头的时候,哪管是不是咔叽布,无非觉得颜色暗、摸着也结实,做围裙挺合适。不然就只能裁成条状做拖把了。可问题是布头又长又短,做拖把还得把短的接起来,不仅费力还费线。

    “这几条宽度还可以,要不要做月事带”张嫂子翻出两条巴掌宽、半尺长的布头,顺嘴问清苓,“月事带有的话,缝草灰包也好,那东西经常换洗,破得快。”

    清苓囧。

    “羞啥呀”张嫂子笑她,“都是女人,有啥好害羞的。”

    月事带一般两条换洗的就够了,草木灰包确实比较费因为可能每天都要换。

    城里妇女来月事,用什么东西垫裤子不清楚;乡下女人,用的最多的是草木灰包。

    废旧布头缝成一个巴掌宽、两指长的口袋,袋口用来塞草木灰,塞个七八分饱,然后缝针收口。来月事时,把草木灰包垫在月事带上,有条件的上头铺两层草纸,脏了把草纸抽掉换新的。

    草木灰包一般一天一换,多了轮不过来。换也不代表扔掉,而是拆了收口的线,倒掉脏了的草木灰,把袋子洗干净晒干后,重新装上干净的草木灰,缝针收口继续用

    清苓前几天才来过月事,确实感觉草木灰包有点捉襟见肘。偏偏倒霉催地遇上雨天,洗的还没干呢、身上的又脏了。

    好在没上工,和师傅师娘吱了一声,待家里两天没出门。

    床上铺一条破毡子,手里捧一本

-->>(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