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终章 余音绕梁
    望着台上虽万众瞩目但仍气定神闲的张玄之,车胤忍不住叹息一声,转向其他伸长脖子去欣赏扬州俊彦风采的同乡举人们说道“张玄之也将参加今年科考,不久我等或就能有幸与之并在考场了。”

    听到这话,举人们不乏哀呼,不入天中,不知人才博盛,想到要与这种人物同场考试,就算是公平竞技,心里也实在提不起什么必胜信念。

    如是两日之后,科考正式开始,荆州举人们也收拾心情,互相打气,直往设在洛阳城内台城右侧的贡院而去。

    天下五十余州,每州举人数量或是不等,但今次国朝科考应者众多,甚至就连地处偏远的交州都有十数名举人上洛应考。

    而作为科考第一场的大业礼,参与应考的举人们便达到八百余人。这还是因为许多对于才学自负的举人们认为大业礼科考太简单,不足反应他们真实才学而拒绝参加。但如此一来,也给其他外州学子了机会。

    在经过十多天的恶补与在天中游览两天之后,万新认识到自己与那些真正天之骄子的学识差距,早已经没有了什么州试举人的轻狂,决定以量取胜,自然不会错过这一场科考。

    至于其他荆州举人,大抵也是此类心思,因此悉数到场,无论中或不中,提前体验一下氛围也是好的。但是像他们的老乡车胤,便不参加此类科试,而是全力备战排在后面、更加考校才学禀赋的科试。

    作为国朝第一场常科科考,特别又是考的大业礼,朝廷对此也是颇为重视。许多章制都将因此定例,所以也是派出了一位礼部侍郎巡场坐镇。

    那位绯袍大员端坐贡院门前,目光平视一众排队入内的学子。

    学子们在忐忑之余,也不乏好奇的打量着这位朝廷大员,而最感印象深刻便是这位四品高官年轻的有些过分,左右一打听才知其人名为桓冲,看起来年纪虽然不大,但本身任事履历却是丰富,由地方任事累迁,甚至曾经主政下州。

    更让学子们无语的是,这位名为桓冲的朝廷大员,正是出身于此前让他们备受打击的国子监下属馨士馆。得知此事后,许多本来无意常年游学天中的各州举人们心意渐渐改变,决定即便今次不中,也要留在天中等待机会。

    或许是错觉,当万新经过贡院大门时,在场卫搜身的时候,隐隐感觉到那位年轻的礼部侍郎视线在他身上停留许久,但还来不及更作确认,便被后方催促驱赶入内。

    万新却是不知,当他行入场中坐定之后,贡院门前的桓冲便低声吩咐属吏道“将那辛卯举人籍贯调来。”

    属吏效率极快,不足一刻钟便将举人学籍调出摆在案上。但桓冲还是强压下好奇,一直等到学子入场完毕且考题下发之后,才抬手拆开这一份学籍去阅读学子万新的履历学子万新,籍荆州南和县上苍乡,父万铭,祖万宁……

    大梁户籍制度相当完善,特别诸州学子学籍惯例需要详录三代,但是当桓冲看到那个祖讳万宁之后,眸子骤然一缩。他的父亲桓彝,于前晋旧爵万宁县男,而这个爵位则由他三兄桓豁在累经北伐并州、西征凉州、南灭成汉等累年浴血奋战,积功之下而授万宁县侯。

    相貌相类或是巧合,那么这一个,是否也是巧合?

    桓冲心事重重,借着巡场之际行至那举人万新考席,垂首看到对方于草稿纸上留下的墨迹,神情显得更加肃穆,继而泛起一丝自嘲。他大兄不过文墨粗通,旧年为他启蒙,让他留下一个顿笔迟涩的习惯至今难改,而这举人万新笔法毛病与他如出一辙!

    默立半晌之后,桓冲徐徐退后。

    对于那个失讯年久的阿兄,他心中虽有怀念,但也并不怎么迫切。人终究是要活在当下,他已经不再是当年

-->>(第3/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