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167 行台四军
“此前弘农乡境乡斗频密,强弱兼并互残,因是生出几户乡势大宗,其中尤以弘农杨氏所据华阴坞壁最大,乡勇卒众已逾万人,连寨十余……”

    沈哲子听到了这里,便皱起眉头,寻常乡宗土豪他倒不甚在意,杀不杀、剿不剿只在一念之间。

    但类似弘农杨氏这种传承悠久,享誉多年的郡望旧誉门户,实在是有些难办,因为这种门户无论当下势力高低,都非寂寂无名之辈,无论对其态度如何,影响不能局限一地,难免要被时流广泛过分解读。

    思忖间,他翻到有关弘农杨氏的情报,弘武军对资料的搜集的确尽力,所涉者不独当下,甚至弘农杨氏这些年浮沉俱都在录。

    弘农杨氏旧誉自不必说,往前数有后汉名臣杨震号为关西夫子,乃是享誉当时、名传后世的经学大家,近及中朝又有所谓三杨,杨骏三兄弟执掌朝政,尊崇一时。

    但烈火烹油、过犹不及,杨骏兄弟几人专擅一时,后来被惠帝皇后贾南风联结宗王并朝臣将杨氏反杀诛灭,所涉之众达于数千,名震天下的弘农杨氏为之中衰,就连乡土根基也几乎都被连根拔起。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杨氏经此动荡虽然一蹶不振,但也并未传承断绝。三杨虽然被诛杀,但杨家另一脉杨嚣因为早死且子弟俱年幼,幸免于难,杨嚣便是汉末名士杨修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