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0956 诸军争进
拉拢曹纳,类似这种事情,在收复河洛之后一段时间内肯定会频频出现。当年曹纳明智的拒绝了王导的拉拢,选择留在淮南军中,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是随着收复河洛旧都,与羯国斗争前线也稳定在了黄河一线,这些将领们的政治前途已经变得极为广阔,甚至不需要完全仰仗沈哲子便能实现。

    像是新进收复的青州、兖州乃至于稍后的司州等地,如果台辅们肯于超格拔取,给一些老资格的将领开出一州刺史的权位,又有几人能够承受住诱惑?

    对于麾下众将,沈哲子更愿意给予信任而不是恶意猜度,但同时他也明白,人性最是不禁考验,能够避免就要避免。所以河洛这一战,不独只是军事上的进取,更是政治上的一次考验。

    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提拔年轻将领,除了实际需求,也是给老将们增加一点危机感和竞争力。当然这样会有可能将他们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对郭诵的处罚也是一种立威。无论旧情旧功多少,谁敢破坏王师苦心经营的江北局面,那就要做好承受沈哲子全力扑杀的准备!淮南都督府并不是他们镀金所在,而是唯一归宿。

    而各部人马看似无用的安排,其实也是为了将河洛大目标拆分成具体小目标,让各军都有所得,都能参与论功。甚至就连派去首阳山游荡的那一路军队,都负担着守卫中朝几位先王陵寝的政治任务。

    攻取孟津这一重要任务安排给徐州军主攻,沈哲子并不担心他们因为保全实力而作战不利,因为接下来虎牢关城方面还会由郭诵率众力攻。一旦攻破,河洛便可长驱直入。

    如果徐州军在孟津作战不利,沈哲子也不介意将收复洛阳的大功留给自己的嫡系。将江北众将俱都纳入到自己的军功体系中来,这也是沈哲子放弃河北转攻更弱的河洛原因之一。

    如果对手是河北的石虎,沈哲子也完全不敢存有太多政治考量,求胜是唯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