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984 自揭其短
,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然而有关鸡肋的典故便流传了下来。

    郑鹏应了一声,然后恭敬地说:“回皇上的话,总体来说,火器有利有弊,利是威力大、杀伤力强,特别是大规模作战时,有先声夺人之威,不过以现在的火器,很难复制吐蕃之役的成功。”

    “继续说”李隆基不动声色地说。

    不光是李隆基,就是在场的孙大眼等人,也把耳朵竖得高高的,想听郑鹏的分析。

    “征讨吐蕃初时,敌人对火器一无所知,以为是神惩、天雷,火药一响,人惊马乱,不战自溃,有时一个三百人小队就可以击退数千人的大部队,简直是无往而不利,然而,到了后期,当敌人对火器有所了解和研究后,效果大打节扣,这也是打吐蕃后期险象横生原因,就以火铳为例吧,刚才我看了,从装药到发射,大约需要十息时间,还是在顺利和熟练的情况下,两军对垒时,最多打二铳,敌人就冲到跟前,用弓箭的话,至少能射四拨箭,还不包括火铳制作成本高、养护难和容易出的差错。”

    郑鹏说话的时候,非常认真,李隆基和孙大眼一时都听呆了,现场顿时静了下来,一时间不知说什么。

    测试这么成功,所有人都精神振奋,特别是孙大眼那伙人,都在憧憬着李隆基给奖赏,没料想郑鹏突然说出这番话,一下子全呆了。

    什么意思,火器署不是郑将军主张设立的吗,测试这么成功,没趁机向皇上请赏也就算了,怎么自己拆自己的台?莫非怕下面的人抢了他的功劳,故意打压一下?也不对啊,整个火器署的工匠都是奴隶,为了保密起见,见不了光,别说抢,就是想分润一下功劳也做不到,这是何苦呢。

    现场静了下来,一旁的高力士忍不住问道:“郑将军,依你这话,火器署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孙大眼等人听到高力士这番话,脸色突变:对他们来说,火器署是他们的全部,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尊严、希望和自身的价值,要是火器署不存在,那掌握核心机密的自己怎么办?是悄无声息被灭口还是重新做苦力?

    只是一瞬间,孙大眼感到自己的的心都吊在嗓眼上,感到自己的命运就像一叶没有根的浮萍般在风雨中飘零。

    郑鹏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脸郑重地说:“什么事都有一个瓶颈,遇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困难只是暂时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敢保证,军队的战力将会有一个不敢想像的增长。”

    华夏有光辉灿烂的文明,也有沉重惨痛的历史,特别是那段苦难的近代史,更让人不堪回首,外夷用华夏人发明的火药强行打开华夏的大门。

    要知火药在宋朝时就得到应用,到明朝时已发展成制式武器,然而清朝反而是后退了,统治者认为火器华而不实,不如他们手中的弓箭,以致火器的发展滞后甚至倒退,最后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这些问题早晚都会遇上,郑鹏先提出来,算是打一个预防针。

    李隆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说:“爱卿这番话,出乎朕的意料,想不到爱卿会自揭其短,很好,想必这道理跟爱卿修铁路、打造火车有关,看似花费巨资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实则是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可对?”

    长洛路的花销,就是贵为天子的李隆基也吃惊,更别说其它人,在他们看来,郑鹏早就名利双收,要什么有什么,而郑鹏偏偏却瞎折腾,万贯家财都扔了进去,刚开始时李隆基不理解,直至郑鹏解释,这才崇然起敬。

    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境界。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