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869 财帛动人心
 “没改变主意,这笔钱不是借,而是送,不用还的那种。”

    “郑将军”李林甫开口说“想必这个送,有前提吧,你我都是精明人,不如开布公诚吧。”

    如果郑鹏说借,语气带些讽刺,或说明收些利钱,李林甫还觉得正常,郑鹏说这钱不用还,还说不止十万贯,太不寻常,二人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前面还有摩擦,肯定没那么简单。

    郑鹏也不转弯抹角了,径直开口说“不怕李侍郎笑话,可能是在吐蕃杀孽太重,最近我睡得不太安稳,询问过高人后,说修条路就可以化解,修路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我想过了,要么不修,一修就要来个大动作,长安到洛阳这条官道,一向人满为患、车马挤拥,修一条新路分流不错,这事已经让人去测量了,可要修路,先要收地,收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牵涉很多问题,需要人脉广、能说会道的人担任,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李侍郎最合适。”

    “什么?”李林甫吃惊地说“修一条长安到洛阳的新路?郑将军,你没开玩笑吧,从长安到洛阳,少说也有七百多里地,太远了吧。”

    郑鹏一出动,吐蕃精锐死伤惨重,别的不说,在纳木错制造一的场雪崩,把几万人马埋在地下,这里都有几万亡灵,杀孽不重就怪,听到郑鹏睡不好,李林甫心中暗暗叫好,等郑鹏说修一条七百多里的山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寻常人修路,多是修旧路,修个里就不错了,郑鹏也太夸张了,一修就是七百多里,修七百多里,那得花多少钱啊,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没开玩笑,就是修一条新路,由长安直达洛阳。”郑鹏一脸认真地说。

    李林甫忍不住说道“郑将军,有心行善积德是好,修路修一段,表达心意即可,要是真修一条从长安到洛阳的道路,花费太大了,金山银海也不经花啊。”

    不管怎么样,现在李林甫很缺钱,看在郑鹏说要送自己钱的份上,李林甫还是劝他一下。

    “有劳李侍郎挂心,这事我已经想了很久,想得很清楚,不就钱吗,花了就花了,把它们堆在库房里也换不来笑脸,修,坚决修。”郑鹏的语气非常坚决。

    修这么长的路,跟把钱扔进海里没什么差别,罪孽有那么深吗?

    等等,李林甫突然想到郑鹏最后那句“再多钱也换不来笑脸”,很快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对了,郑鹏原是一名乐官,本来前途渺茫,没想到他在西域和吐蕃发迹,这些年死在郑鹏手上的吐蕃人、西域人还在大食人不计其数,有可能是杀孽太重,以致子孙运低,郑鹏成亲有好几年了,无论是正房还是偏室都没所出,会不会急了,想把从战场上缴获来的财货修路,所谓行善积德,其实就是想通过修路要个儿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想通了这一层,李林甫心里大爽,不过脸上还是不动声色地说“郑将军过奖了,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侍郎,哪能担此重任,将军还是另请高明吧。”

    郑鹏不紧不慢地说“李侍郎不用急着应答,其实无论李侍郎同不同意,这件事大局已定,我约李侍郎来,也是给高公公一个面子。”

    李林甫心中一紧,眯着眼问道“给高公公面子?此事若是没有高公公,又有何差别?”

    郑鹏的意思,李林甫听出来了,过年前二人调解分家时打了一个赌,赢的可以给输者提一个力所能及、又不触犯唐律的事,李隆基亲自作裁判,还有萧嵩等人见证,想赖也赖不了,很明显这次征地,自己同意要做,不同意也要做。

    条件是让自己帮他征地,不是抢地,没有触犯唐律,对自己来说说就是跑跑脚的事,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