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444 这妞变精明了
有谁来?好像卤内不多,要多切一些。”

    还好说,都把卤肉当成零嘴,有空就往嘴里塞,一天至少嚼二三斤,郑鹏都有点羡慕他,就李白那种吃法,居然一点也没长胖的迹象,不知是体质问题还是他每天练剑消耗掉了。

    “怎么,不怕一会又来一个泼你冷水的?”郑鹏打趣地说。

    “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岂能一点挫折就倒下”李白有些骄傲地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拭目以待吧,太白功成名就时,让他给我脱靴。”

    这货,还真杠上了。

    郑鹏很想对他说,要是历史的轮子没发生重大的偏移,小伙子你会愿望成真的,不过想想还是算了,人生的精彩,就是未来的无限的可能性。

    “候着吧,也不知哪个来。”郑鹏随口说道。

    足足忙了一天,郑鹏不知喝了多少酒、吃了多少饭,累得不轻,晚上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郑鹏以听佛经的理由,举家去慈恩寺听一位名叫云恩的大师讲经,还以捐香油的方式租得一间禅室,躲传座去了。

    幸好是出去了,黄三传来的消息,前来传座的人络绎不绝,快要把门槛都踩破,要是在家,不知要忙到什么时候。

    主要是因为高力士高调出现,那些官员知道高力士出现后,纷纷上门拜访希望能跟高力士搭上线,不仅官员借着传座想拉关系,那些文人雅士也想上门切蹉讨教,郑家门前简直就是车如马龙,

    一直等到大年初五,郑鹏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唐朝过年放假七天,前三后四,到了初五就要回到各自岗位,看似过年喜庆的气氛在减退,事实上,长安的百姓都知道,现在是为即将举行的上元节做准备。

    盛大的节日,自然少不了衙门机构的组织和参与,这天郑鹏在院子里桂花树下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时,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听到黄三应了几句,然后声音就沉了下去。

    “少爷,武候铺的人来了。”黄三走到郑鹏面前禀报。

    “他们来有什么事?”

    “来登记的,看看我们需不需要官府配花灯,小的已经把他们拒了。”

    郑鹏坐起来,有些好奇地说:“配灯,配什么灯?”

    “少爷,你忘了,还有十天就是上元节,按规定,上元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挂上花灯,还要保证花灯彻夜不熄,要不然就得受罚,衙门体谅那些手头不阔绰或懒得做灯笼的人,可以到所属的武候铺领取免费的花灯,不过那些不花钱的花灯很一般,小的擅自作主,说不用配发。”黄三恭恭敬敬地说。

    在唐朝,上元节比过年还要隆重、热闹,各式花灯是上元节的主角,花灯也就成了各门各户的脸面,家家户户都会想办法,在门口挂上几只精致的花灯。

    上元节狂欢其间,入夜后,人们会成群结队到处寻找好看的花灯,谁看到好看的花灯会相互转告,这样一来,只要看到谁家门前人多,就知谁家的花灯漂亮。

    家门口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他们确信这样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心情一好,有时还拿出食物和茶水请赏花灯的人享用;

    要是谁家的花灯没人看,主人就会心情低落,成为邻里取笑的对象。

    郑鹏是将军,又是公认的才子,这宅子就是租的,也不能丢了颜面。

    “做得好,不就是花灯吗,我们自己做。”郑鹏饶有兴趣地说。

    正想吩咐黄三准备时,兰朵、小冰和林薰儿三人携手并肩地回来了,看到郑鹏在院子里,林薰儿高兴地说:“少爷,你这里太好,正准备找你呢。”

    “有事?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