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2 还是副的
的职位,说不定完成得同样出‘色’。”

    副监军?

    李隆基闻言对高力士投去一个赞助的目光。(最快更新)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将在外干了什么,关键时刻有没有延误战机或怠慢军情?军队发生重大危机时谁来处理?这些都是皇帝要考虑的,这就是监军的作用。

    开元之前,监军一直是由御史担任,唐玄宗觉得太监更值得信任,于是改派太监为监军,郑鹏虽说不是太监,可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副监军,完全可以。

    还是高力士的脑袋灵活。

    李隆基打量了郑鹏一眼,开口说:“郑爱卿,战场瞬息万变,刀枪无眼,暗箭无情,你真不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怕。”

    “若是朕成全了你,郑爱卿能保证能有好作品出来吗?”

    在李隆基心中,让郑鹏一个文弱书生上战场太冒险,大唐国富民强,兵多将广,找一队士兵上阵杀敌不难,可再找一个像郑鹏这种有才华的人,难。

    再说让一个乐官去担任监军,只怕很多官员要反对,说这样做过于儿戏。

    郑鹏一脸坚定地说:“微臣愿立军令状。”

    军令状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都说军令如山,一旦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如期突到目标,就要受到惩罚,敢立军令状,这需要很大的自信和决心。

    事实上,郑鹏还真准备玩命了。

    日子一天天过,年龄也一天天增长,郑鹏能等,可绿姝不能等,古代‘女’子成亲很早,像长孙皇后年仅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以绿姝的年龄,可以说能随时出嫁。

    崔源痛失爱子,郑鹏相信他不会虐待绿姝,但是难保他会不会把绿姝当成政治的筹码,把她嫁出去换取政治利益,像在宗族至上的年代,公主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说民间的‘女’子。

    高力士说得对,乐官做到头,也就是多些赏赐,李隆基很‘精’明,荒而不唐,把玩乐和政事分开,要想在左教坊出头,很难,很难,文官需要时日太久,唯有从武官方面想办法。

    有人统计过,历史上最好战的朝代,不是汉朝,也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唐朝存在于618年—907年,一共持续了289年,在这289年中,仅仅对外战争就发动了130多场,因为大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传统,所以周边只要是稍微强大一些的国家,唐朝都会去教训一顿。行为乖张的国家,唐朝直接灭其国,比如高句丽、突厥等。

    也不知后世大洋彼岸的鹰国,采用假想敌思维,用先发制人的政策是不是从大唐偷师。

    一场战争,短的十天半个月,长的长达数年,再加上削藩、平叛等,差不多每年都有战争,只要有战争,对武将来说就有机会。

    事实上,唐朝武将的地位,在历朝历代中名列前矛。

    再等下去,黄‘花’菜都要凉了。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是开元年间,是大唐国力最强盛的时候,郑鹏知道拨汉那这战风险不大,大食和吐蕃都是测试一下大唐的反应,不是那种大战、死战,最后是以大唐的全胜为结束。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郑鹏说话间,不着痕迹给高力士一个求助的眼神。

    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高力士其实不是很想掺和这件事,可拿了郑鹏那么大的好处,事前也答应郑鹏,也不好不帮,收到郑鹏求助的眼神后,很快说道:“陛下,难得郑判官一腔热血,老奴看郑公子不仅‘精’明可靠,也擅长和西域那些游牧民族‘交’流,不如就让郑判官尝试一下,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