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58 千古第一名宦
却给人完全不一样印象:此时正值中年的高力士,剑眉星目,面容仪美气质不凡,要不是知道他是太监,还以为他是谦谦君子,最令人惊奇的是他的身高,郑鹏目测有一米九以上,比钱公公高出不止一个头,放在后世,说不定可以做一个职业篮球队员。

    史书记载,高力士身高六尺五寸,以前郑鹏觉得是吹牛,一丈三米三,换算一下有215cm,都能叫巨人了,可到了大唐,发现大唐的长度略有不同,一尺折合只有307厘米,这样一来,六尺五寸就不是吹嘘了。

    每个朝代的尺寸都有差异,在商朝,一尺给合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这就是“丈夫”的由来。

    高力士不仅高,面容还俊美,绝对是一个美男子。

    可惜了。

    就在郑鹏浮想联翩时,高力士开口道:“郑乐正声名远播,想不到这么年轻,真是后生可畏。”

    “公公过奖,某愧不敢当。”郑鹏谦虚地说。

    第一次看到高力士,也不知说些什么,干脆少说些,免得说得多错得多,给他留一个沉稳的印象也不错。

    高力士打量了一下郑鹏,看到郑鹏面容秀美,说话沉稳,举止大方得体,不由暗暗点点头。

    难怪圣人(李隆基)对这位小郎君赞誉有加,还特地来看看他的表演,的确有过人之处。

    对高力士这种忠仆来说,李隆基欣赏的,他也会欣赏。

    高力士开口道:“这次是奉皇上之命郑乐正,不用行礼,只是问几句话,不是圣旨。”

    看到郑鹏要行礼,高力士笑着阻止。

    郑鹏也不想行礼,可不能在高力士前表现对皇帝的不敬,高力士说不用,心里松了一口气,连忙谢过。

    华夏是礼仪之邦,特别是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各种礼数不知有多少,身处高位还好一些,地位低的,处处都要行礼,这是去年过年时,郑鹏哪里都不去的原因。

    高力士继续说:“安禄可汗在八月下旬到长安朝见天子,礼数不能少,不知郑乐正有没有兴趣,担任副接待使一职,务必让安禄可汗感受到我大唐的诚意。”

    愿意,太愿意了,郑鹏心中一动,马上恭恭敬敬地说:“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能为国出力,这是某的荣幸。”

    一个小小的八品乐正,能参与接待安禄可汗的工作,还担任一个副招待使,还是高力士这种权宦亲自过问这件事,就是郑鹏再笨,也猜得出李隆基这是给自己机会。

    李隆基对音乐的喜爱,可以说深入到骨髓里,不仅会欣赏,还能弹会唱,在梨园教授时,甚至脱下龙袍穿上戏袍亲自扮演,郑鹏拿出《送别》这么好的歌,可是仅得一万枚铜钱的奖赏,还以为他小家子气呢。

    原来大头在后面。

    安禄可汗归顺大唐,受到大唐的庇护,接受大唐的封号,还为大唐卖命,两者关系正值蜜月期,接待他简直就是白捡功劳,有了功劳,封赏也就变得理所当所。

    仅仅只是作了一首曲就得到封赏,大臣们知道了,那还了得?

    副接待使好啊,出事有正的挡着,有功可以跟在后面分,对李隆基的安排,郑鹏实在太满意了。

    “郑乐正有这份心思,杂家会禀告皇上”高力士点点头说:“好了,等信吧,,三日之内必有佳音。”

    郑鹏连忙谢过。

    看到事情交待完成,一直没说话的钱公公开口道:“郑乐正,高公公喜欢吃卤肉,为你的事亲自跑一趟,你可不能让高公公白跑一趟。”

    这个钱公公会做人啊,受了自己那么多恩惠,及时提点自己和高力士拉近关系。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