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另立新君(三)
    可以世袭和转卖的包税人制度?这可真是带劲了!哪怕是智商为十的人,也可以想象到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大包税人吞并小包税人,每转卖一次,包税人都会把成本转嫁到普通纳税人身上,最终结果就是老百姓交不起税,农民逃离自己的土地,手工业匠人关门歇业,整个国家陷入恶性通货膨胀之中走不出来。

    仅仅为了获得一点一次性收入以填补军费空缺以及苏丹在埃迪尔内大兴土木的费用,艾芬迪就要涸泽而渔,破坏国家的根基,这还是人吗?每个听到这种消息的人都恨不得阿拉胡阿——都恨不得立刻拔刀杀了这个奸贼。于是,农民、工匠、知识分子甚至是底层神职人员纷纷占到赫拉伯里这一边,在他进军的陆上提供一切帮助。

    赫拉伯里一边派人收拢这些投奔者,一边拣选精锐快速进军,一路狂奔突进,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抵达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军帕夏麦扎茂特·侯赛因率舰队来援,将赫拉伯里的几千精锐骑兵送到了对岸。这个时候,还在埃迪尔内打猎兼宠幸后宫的穆斯塔法苏丹居然还没得到消息,简直可笑——或许是艾芬迪的人隐瞒了吧,但无所谓了,现在苏丹的态度已经不能决定事情的走向。

    伊斯坦布尔的市民们热烈欢迎赫拉伯里军队的到来。尤其是那些被拖欠了两年军饷的士兵们,他们将军官扣押在营房内,簇拥着赫拉伯里的骑兵,向艾芬迪的老巢、著名的艾哈迈德苏丹清真寺进军。一路上,成千上万的市民、匠人和商人们加入了进来,气氛十分热烈。

    赫拉伯里的骑兵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陷了清真寺,将忠于艾芬迪的乌里玛们处死,然后挥师前往皇宫,将最后的抵抗彻底剿灭——这一次甚至都不需要他的人动手,投靠过来的伊斯坦布尔城防士兵们调来了大炮,在万众欢呼声中攻陷了帝国的权力象征,并杀死了所有的抵抗分子,包括战斗至最后一刻的数百名太监阿加们。

    12月8日,在撤换了伊斯坦布尔大批军政官员之后,赫拉伯里·艾哈迈德颁布命令,要求费祖拉赫·艾芬迪及其党羽速度从前线返回受审。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埃迪尔内,穆斯塔法苏丹这才如梦初醒。狼狈不堪的艾芬迪也从匈牙利返回,与苏丹一起商议对策。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恐惧地发现,埃迪尔内的两万驻军也有不稳的迹象,他们神色可疑,大营中经常有不明身份的人进进出出,这让艾芬迪的心都凉透了。

    无奈之下,他请求苏丹从行宫宝库中拿出部分资金,补发了已拖欠一年之久的军饷,希望以此来安抚他们。但事情似乎已经有点晚了,士兵们很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勉强满足之后,又有新的要求。他们的欲望似乎永无止境,这让穆斯塔法苏丹觉得历史上那支骄横跋扈、多次废立苏丹的禁卫军又回来了……

    日,穆斯塔法苏丹在禁卫军的逼迫下不得不宣布解除艾芬迪父子的职务,将其流放高加索。同时,苏丹同意选派三十多名禁卫军军官前往匈牙利前线接管大军——他们的任务不是继续与奥地利人作战,而是把那十万人安全地带回来,并以此为本钱,与赫拉伯里叫阵。

    15日夜,仓皇上路的艾芬迪父子在途中被杀。截杀他们的正是一支禁卫军骑兵,这些骄兵悍将们似乎已经有了自己的盘算,穆斯塔法苏丹以为能够暂时安抚他们,但谁又知道,他可能也是禁卫军军头们与伊斯坦布尔讨价还价的筹码呢?

    日,赫拉伯里在整顿局势后,率领数万大军西征,兵锋直指埃迪尔内。得到消息的穆斯塔法苏丹急得不行,给禁卫军军官们各种许诺,要求他们组织防线,粉碎“叛乱分子”的进攻。禁卫军军官们行动迟缓,阳奉阴违,同时不间断地派出使者前往埃迪尔内的大营,与他讨价还价。

    日,匈牙利前线传来

-->>(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